提升国际影响,深化伙伴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赴AERA年会满载而归
发生日期:2019-04-12 浏览次数:3409
2019年4月5日至4月9日,教育学部代表团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以下简称AERA)2019年年会,并在会议期间成功举办双份英文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和招待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Leveraging Education Research in a ‘Post-Truth’ Era: Multimodal Narratives to Democratize Evidence”,教育学部有11位教师和3位学生的论文被大会接收。在4天的会议期间,教育学部师生在小组会、圆桌会和张贴论文等多个环节进行多场报告,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回应和好评。
4月6日下午,北师大教育学部举办双份英文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同时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AERA招待会,两场活动均受到国际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会场高朋盈室,盛况空前。
4月6日晚4:00至5:00,北师大教育学部英文期刊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BIRE) 以及 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DISER)新刊发布会在多伦多Westin Harbour Castle会议中心Metropolitan West会议室成功举行。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Tina Besley教授的主持,教育学部朱旭东部长为发布会致辞, BIRE杂志主编Michael Peters教授、 DISER 杂志主编王磊教授、柳秀峰教授,以及出版社代表在发布会上分别进行杂志介绍。
杂志发布会上,BIRE杂志主编与编辑代表合影
杂志发布会上,DISER杂志主编与编辑代表合影
DISER杂志封面(左)发布会海报(中)BIRE杂志封面(右)
Beij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BIRE) 是一本基于读者订阅、通过同行评审、范围广泛的教育学学术刊物,其内容涵盖教育理论、教育史、教育哲学及其他以实际经验为基础的相关学科, 旨在出版内容广泛的英语学术论文。
BIRE尤其关注教育学科在社会、道德和经济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期刊欢迎学者们踊跃投稿,无论是重要的新成果,还是思想性更强的论文均可。BIRE着力推出兼顾学者、相关决策者的研究兴趣和广大教师、普罗大众阅读口味的文章。期刊刊发的所有文章都会经过严格的评审过程—编辑初审以及同行双盲审。BIRE于2019年4月首发,每年发行四期。
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DISER)期刊是一本开放获取、通过同行评审、范围广泛的关于科学教育研究的英文国际性综合学术期刊,涉及K-12与大学的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科学以及跨学科的科学学习。旨在推广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学科与跨学科科学教育研究的前瞻性的理论构想、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实操性的解决方案。DISER希望为从事科学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分享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公共平台,欢迎且不限于有关下列话题的来稿:课程与教材、教学、学生学习、测量与评价、教师教育、学习环境、非正式科学学习、科学教育政策、科学历史与哲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本刊由SPRINGER于2019年开始出版,每年2期。
当日晚6:00至8:00,北师大教育学部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2019 AERA 招待会(BNU - HKU Joint Reception)在多伦多Westin Harbour Castle会议中心Metropolitan West 会议室举行行。招待会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廖伟老师主持。北师大教育学部朱旭东部长、香港大学教育学院Lin Goodwin院长, 以及来自100多个单位的300多位来宾一同参加招待会。
招待会来宾包括广岛大学副校长Yasushi Maruyama,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Lynn Paine教授,原悉尼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obert Tierney教授,加拿大萨省大学教育学院系主任Paul Newton教授,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院长Chrostine Goh教授,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David Walker教授,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Browen Cowie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育学院系主任Trevor Gale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沃克兰教育学院院长Diana Gereluk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David James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Halse Christine教授,著名学者Michael Apple教授,Thomas Popkewitz教授, 以及众多北师大、港大师生、校友及各国教育学科领域知名专家。
此次招待会作为北师大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招待会在答谢中外友人和北师大校友对教育学部发展的大力支持的同时,对于巩固与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提升学部国际化文化影响力与国际声誉,强化学部校友和合作伙伴网络,提高学部在国际学术平台的话语权起到积极作用。
朱旭东部长在联合招待会上致辞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Lin Goodwin教授发言
北师大与港大参会教师、学生与校友合影
在学部英文期刊新刊发布会与北师大香港大学联合招待会之外,朱旭东部长还与高校教育学院的负责人和教育界同行进行了9场会见,会谈内容涵盖国际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关系质量提升,以及学部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普及。
4月5日晚,朱旭东部长与美国西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Maureen Gillette教授会见,双方关于开展教师合作科研与发表项目、学生长期交换项目、以及建立长期科研中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朱旭东部长与Maureen Gillette院长会见
4月6日上午8:00-12:00,朱旭东部长参加INEI联盟成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AERA招待会,在会上与国立教育学院院长Christine Goh教授就深化双方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进行交流,提出双方要在现有交换生项目以及INEI联盟平台的基础上,密切拓展多层次合作与交流。
北师大教育学部与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代表合影
4月6日中午,朱旭东部长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部部长Blye Frank教授会见。双方会谈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合作内容:首先是双方的合作科研项目,UBC与北师大教育学部有相似的学科范畴,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很多交叉点,双方研究人员的课题方向有共性,这为双方开展合作科研提供落脚点;其次是学生交流项目,UBC教育学部在学生交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方面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根据北师大交流学生团组的交流重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项目,充分满足长期学生交流项目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北师大教育学部代表与UBC教育学部部长Blye Frank会面
4月7日上午,朱旭东部长参加教育学院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AERA早餐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OISE)院长Glen Jones,副院长Michele Peterson-Badal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Christine Goh,首席规划官Chang Chew Hung,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Jim Watterston,日本广岛大学副校长Yasushi Maruyama,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Li-Ching Ho一同参加了早餐会。会上INEI成员院系就2019年INEI年会筹备情况进行讨论,基本确定年会时间、议程与参加成员。此外,参会代表关于2019年INEI暑期学校的安排进行讨论,确定了暑期学校的学生录取与教师聘用计划,并且表示大力支持暑期学校的活动进行。
INEI成员院系代表早餐会
早餐会之后,朱旭东部长与Springer编辑Nick Melchior会面。双方就教育学部英文期刊与专著的规划与发行进行探讨。会谈主要内容包括北师大英文专著系列的发展规划,学部计划编写的中国教育哲学百科全书的计划,以及其他新的英文系列刊物筹备。
朱部长与Nick Melchior编辑会面
当日中午,朱旭东部长与休斯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obert McPherson教授与邹雅莉教授进行会谈,讨论双方合作办学项目的推进情况。该项目现已提交北京市教委进行申请审核,预计将在5月获知审核结果。若该项目成功获评,双方将按照计划招生并举行项目启动仪式。
朱旭东部长与Robert H. McPherson教授进行会谈
当日下午,朱旭东部长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OISE)在OISE图书馆举行的主题为艺术教育的AERA招待会,会上OISE艺术教育的教师与学生代表针对本院艺术教育的特色进行介绍和展示。
4月8日,朱旭东部长受邀参观访问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并与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Vicki Schwean教授,副院长Perry Klein教授,Global Initiative办公室主任Matt Bazely教授, Global Initiative办公室Melanie Molnar教授,Jun Li教授等进行会谈。双方各自介绍了本校的优势学科,表达在国际研究、合作办学、学生和教师互访等方面开展合作的意愿。会谈后,朱旭东部长受邀向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的师生做题为Collective Individualism Model of Classroom Culture: Evidence from China的主旨报告,在场的师生踊跃提问,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当天下午,朱部长一行还访问了Jack Chamber 公立学校,走进课堂旁听,并与校长和任课老师亲切交谈。
朱旭东部长与西安大略大学代表会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在AERA年会上的汇报汇总:
姓名 |
汇报主题 |
蔡永红 |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school interpersonal/administrative climate-teacher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
廖伟 |
“We cannot just let teachers make sacrifices”: Implementing a teacher rotation policy in China |
高潇怡 |
Assessing Student Learning in Integrated STEM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G6-16. |
张华军 |
Teaching by Making Spiritual Connection With Students Toward Self-Transformation |
王熙 |
Chinese Teacher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Pros and Cons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
张立山 |
Evaluation of a student-centered online one-on-one tutoring assistant system |
朱进杰 |
Linking Empowering Leadership to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Team Psychological Safety |
Michael A Peters |
Symposium Chair: Viral Modernity in Education: Deconstructing Post-Truth; Education and 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in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Symposium Chair: Plural Ways of Seeing Young Childre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A Visual Engagement With Voice(s); Cr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Postdigital |
Tina Besley |
Cr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Postdigital; Defending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Truth-Telling |
Greg William Misiaszek |
Post-Truth Development as De-Development: An Eco-Pedagogical Analysis; Environmental Pedagogies and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Dis/Connections Between Eco-Pedagogy, Citizenships, and Globalizations; A Critical Scholar's Journey in China: A Brief Freirean Analysis of Insider-Outsider Tensions; Unmentionable GCE? Teaching Global Citizenship as Dis/Empowering Environmental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ndia |
Lauren Ila Misiaszek |
Council Circles on Sensitive Topics as a Feminist Praxis of Resistance in 'Post-Truth' Times; Symposium Chair: Exploring the Complexities in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Hard Spaces, Methodologies, and Ethics; Grounding Theory Around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Work in Hard Spaces in the Global South |
Robert J. Tierney |
Truth's Mobility: The Political Milieu for Strategizing Truth Across People, Places, and Time; The Global Reader |
此次代表团参加AERA2019年会取得预期成效,有效传播学部的学术成果,有利于充分扩大我校的海外影响,深化海外学术伙伴关系。教育学部在此次出访过程中增进友谊,结识朋友,提高自身学术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为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全球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