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异国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发生日期:2020-07-03 浏览次数:281
为促进中国教育研究者与全球教育同行的交流与对话,提升师生国际学术视野,维持与增进学术合作,教育学部组织召开“异国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系列讲座活动。活动旨在通过网络讲座和研讨的全球连线对话方式,展现中外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交流对当前和疫情之后各级各类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思考,对各种教育问题与发展的探究。
讲座活动第一场在北京时间6月30日下午2:00-3:30 顺利进行。讲座主题为“大学治理的未来:理念、技术与路径”。讲座嘉宾为: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IsakFroumin教授、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讲师Oleg Leshukov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
IsakFroumin教授为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HSE学术委员会成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新兴国家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政策、教育和生活轨迹;Oleg Leshukov博士为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大学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两位嘉宾共同介绍了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主导下关于俄罗斯高校师生线上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和问题探究项目,项目涉及580所俄罗斯高校,两次问卷调查样本容量分别是35000名学生和34000名学生,访谈对象为130位高校教师和35位校长。研究发现虽然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于教学活动满意,但是仍暴露出包括教学资源不平等、教学质量总体下降、师生任务量增大、学习体验变差、校园社会生活缺失等问题;项目对于疫情期间教育政策和高校管理提供了数据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教比较研究、高教外事管理研究、民办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管理研究和教育外事管理研究。他在讲座中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面临的宏观性问题与挑战:在新冠病毒全球化流行的形势下,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体现出逆全球化趋势,对于全球高校的国际招生、学生交流和联合科研项目造成了巨大挑战;在这种挑战下,高等教育将趋向于采取有倾向性的开放状态;高校科研人员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政治行为对于联合科研活动的负面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南晓鹏对于三位教授的讲座进行简单回应,并且基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重新思考和振兴》报告的解读,分析了应用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走向。
洪成文教授、IsakFroumin教授、Oleg Leshukov博士和研究生南晓鹏在进行会议发言
讲座活动第二场在北京时间7月2日下午2:00-3:30 顺利进行。讲座主题为“通过教育经济探寻教育的未来:理念、技术与路径”。讲座嘉宾为: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Pavel Sergeevich Sorokin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杜屏教授。
Pavel Sergeevich Sorokin副教授为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和经济活动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他在讲座中介绍了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主导的课题项目“以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探究21世纪社会经济动态及其对创业教育的启示”。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和专业技术能力发展,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下教育者应当关注培养学生非认知技能的发展、通用能力、尤其是创业能力的发展;项目针对24所高校开展的创业课程进行监测、参与者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了针对高校创业型课程成果测量的系统性方式,包括教师特征、教学实践、教师动机和激励体系三个方面;项目对于解决现有研究中对于创业课程项目质量评价方法缺乏实证支持的问题有一定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杜屏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经济、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教师工资和学校效能等。杜屏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结构和工资满意度研究:研究发现工资制度具有分配、保障、激励的职能和杠杆作用;要发挥教师工资制度对教师供给和激励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建立具有外部竞争力、内部公平性的工资制度,以有助于吸引高素质人员加入教师职业并且不断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和保障机制,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各层级政府权责划分以及教师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协同改进。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和分析师曹若琪对两位教授的讲座进行简单回应,并且介绍了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前和之后,俄罗斯和中国高等教育在数字化转型和AI教育方面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杜屏教授、Pavel Sergeevich Sorokin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曹若琪和讲座主持人在进行会议发言
“异国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系列讲座活动将持续进行。为了方便各位师生参加,所有讲座将在线上进行,请持续关注学部官网活动预告。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