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11:如何帮助所在的团队和组织提升抗挫折能力
刘子煜
2020-12-31
105
其实你不孤单,你身旁有朋友、有团队,更有未来
教师寄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有人会愈挫愈勇,有人会一蹶不振,可见挫折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建设,不是源自挫折本身,而是源自我们如何应对挫折。雪绒花全体专职老师为大家精心录制了系列微课,分享了大量的“干货”,希望大家收听之后,微课的内容可以变成大家人生路上的“干粮”,在人生的旅途上将经历化为经验、让挫折成为转折,开启你崭新的2021。
如何帮助所在的团队和组织提升抗挫折能力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 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这个说法指出了人,归属于各种团体或者组织的现实。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被贴上团体的标签。如,一个人可能属于家庭、家族一份子,某学校的学生,某单位的员工,某社会组织的成员。
个体所在的团体的声誉,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就像有人说,“母校是自己可以骂千百遍,但不允许别人说一句的存在”,就揭示了一个现象。同样,我们所在的家庭、单位、国家,也是不允许别人非议的。所罗门教授提出著名的恐惧管理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人有这样一种倾向性:以维持自己所在团体的价值方式,来应对自己的潜意识的、一刻也没有消失的死亡焦虑。人总是会死亡,而团体可能长存。对这些可能长存团体的依附和贡献,让我们生命有价值和意义。因此,个体归属于团体是现实,也是本能。一般来说,我们希望自己所在的团体给我们归属感,希望团体发展良好。而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挫折。无论是学生社团、创业团队、企业、跨国协会、甚至是国家,都可能遭遇生存危机,可能面临内忧外患。作为该团体的一员,只要认同该团体成员的身份,都可能有维护团体的动机。那么,为了团体更顺利发展,是否有办法提升团体抗挫折能力呢?
01 首先,团体领导者是团体的核心,一个有韧性的领导者可以帮助团体更好的应对挫折。古今中外,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等大家大多是具有韧性的领导者。比如,刘邦最终能打败项羽,与他的屡败屡战精神息息相关。一方面,如果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者,自身提高抗挫折能力,可以帮助团体和组织应对困难和挫折。另外一方面,在团体遭遇挫折时,团体领导者用一些通用的策略,可以对整个团体产生作用。比如在逆境中明确目标、描述远景、激发成员内部动机等。正如《逆商》这本书的作者史托兹所述,在遭遇逆境时,领导者明确目标,描述远景,激发成员内部动机解决的是“为什么我们团体会存在,我们要去到哪里,为什么我们要去那座山峰?”的问题。这些最重要的问题得以澄清后,团体才能逆流而上,奋勇直前。新东方创世人俞敏洪在说服后来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徐小平进入创始团队,可谓对新东方的成功功不可没。据说俞敏洪去找到徐小平时,换了一万美金,故意对服务员都出手阔绰,当时徐小平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停车费都省,俞敏洪描述了创业的良好的市场和挣大钱的美好远景,成功邀请到徐小平的加盟。
02 其次,良好的团体氛围有利于团体应对挫折。什么是良好的团体氛围呢?对于应对挫折和挑战来说,一个是勇于挑战团体文化,一个是团体凝聚力。团体认可那些勇于挑战者,树立成功应对困难者为榜样或者“英雄”,可能使得整个团体也会野心勃勃,迎难而上。金一南教授说中国共产党是最成功的创业团队,的确创业艰难,它之所以成功,众多要素之中,一个很有显著特点的在于其重视树立榜样和楷模,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等等这些英雄人物的树立,让人们看到哪样的行为是被认可、推崇的,如此的团体氛围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团体凝聚力简单的说就是成员对团体的主观情感。成员热爱团体,主观上愿意依附于团体,愿意参与团体活动,为之付出,利于团体应对困难。团体凝聚力可以测量,我们曾经调查了中国公益组织的团体凝聚力,发现那些凝聚力高的公益组织,成员离职率更低,组织存活时间越长。
03 再次,成员对团体的抗挫折能力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团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如果将团体看作一只水桶,那么每个团体成员就是一块组成水桶的板,每一块板都会影响水桶的盛水量。个体不仅直接作用于团体氛围,还可以通过作用人际、团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作用于团体。在团体中个体将个体与团体目标统一,有较好的组织承诺,投入,奉献,合作等团队精神,与团体成员同舟共济,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仅可以更好的应对团体的挫折,而且还能众志成城,体现更大力量。马云说《西游记》师徒正是因四人互补,相互支撑,才终成大业。
如果你有需要,请拨打58800525、58800764!(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白天面询预约时间:周一至周六8:30—11:30、14:00—17:00;
晚间热线时间:17:30—21:30;
愿你沉定又执着
对每件热爱的事每个热爱的人都全力以赴
又满载而归
变成一个美好的人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