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通知公告

教育学部关于开展2021年“党建+”教育公益行动的通知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05-14

2864

教育学部全体学生: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欣逢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砥砺奋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望过去的2020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夺取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人间奇迹。为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辉煌成就,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学部决定以开发红色教育资源为导向,以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为实践范围,开展2021党建+”教育公益行动。

一、实践内容

1.“党建+微课”教育公益行动

为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要求实践队根据教学对象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开设“四史”教育微课。要求实践队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中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历史事件等内容,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自定主题,设计时长为20分钟左右的4节微课,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党建+经典”教育公益行动

为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帮助青少年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鼓励实践队在教学实践中传颂经典篇章,赓续文化基因。要求实践队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参考,选择其中4个典故,将每个典故制作成完整、有意义的教案和PPT,每个典故20分钟,开展教学并录像。

 3.“党建+调研”教育公益行动

为充分了解国家脱贫攻坚成果,深入研究当地的教育发展现状,要求实践队深入教育一线,分别开展主题为“脱贫摘帽地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和“脱贫摘帽地区教师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要求实践队充分发挥成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学部提供的调研框架,结合实践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形成一份完整可用的数据集。

 4.“党建+寻访”教育公益行动

为促使青年学子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实践队挖掘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考察优秀党员教师的成长历程。要求实践队确定2名实践地的优秀共产党员(一线教师或教育管理者),访谈对象应包括其领导、同事和同学等,形成一篇事迹报告,推荐发表至《中国教师》。

 5.“党建+影像”教育公益行动

为扩大教育公益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要求实践队以“定格青春记忆,献礼建党百年”为主题,探索教育公益行动与当地脱贫攻坚、红色资源的结合点,自行拟定框架,鼓励实践队通过vlog、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实践过程,形成一部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视频作品,时长以6-8分钟为宜。

  二、实践要求

1.实践时间:20217-8

2.实践地点:83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名单见http://www.cpad.gov.cn/art/2014/12/23/art_343_981.html)的教育单位,优先支持认定为革命老区县或具备红色教育资源的实践地;要求接收单位提供教学场地和食宿,为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活动流程

1.团队申请

有意愿的同学自由组队,每支实践队以10人为宜。实践队应由教育学部学生担任队长,成员以教育学部学生为主,其他学部院系学生原则上不得超过2,鼓励国际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团队成员提前联系符合条件的实践单位,并邀请专业教师带队,对微课、调研、寻访提供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切实提高实践成果的学术价值,并探索开展拓展性研究的可能。已沟通好实践地、确定了带队教师的团队将优先立项。团队须以“XX队”命名,包含“教”“育”“学”任意一字,优先沿用2019年暑期实践的队名(参考附件5)。

各实践队须在524日(周一)下午17:00前提交实践项目申报书(附件1)、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2)、预算表(附件3)、安全责任书(附件4)、家长同意函(附件5)、实践目的地接收函(附件6)电子版至邮箱feshsj@163.com,申报书、安全责任书、家长同意函、接收函纸质版交至英东楼245

2.审核立项

根据团队立项申请材料组织初步筛选与公开答辩,各实践队可提前准备答辩,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前期准备

成功立项后,各实践团队须参加相关培训,签订相关责任书,领取实践物资,做好出发前各项准备工作。

4.项目实施

各实践队赴实践地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预算遵循“实事求是”“财事统一”“勤俭节约”的原则,实践结束后,将根据成果情况,对各实践队予以相应的经费支持。

  四、资助与管理

1.经费使用

对通过立项审批并实际开展完成活动的实践队给予经费资助(往返交通费)。活动经费采取先垫付再报销的原则(原则上,每支实践队的支持额度上限为交通费12000元,材料费2400元,额度内的支出实报实销),实践过程中,各实践队需完整保存各类经费支出凭证票据,严格经费支出记录记实,并随实践成果一并提交。

2.培训管理

实践培训初步定于6月初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必修环节要求全体实践队员全程参与。培训设置签到环节,出席率与评优表彰结合。

各实践队的带队教师应加强对实践项目的指导和监管,设立专人负责,全程监控和跟进,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五、结项要求

1.结项材料清单

1)一篇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针对各实践活动的总结,重点体现实践的实效性和实践队员的收获。

2)两份调研数据

3)一篇寻访报告(含原始访谈记录)

4)一套“微课”教学资源包、一套“经典”教学资源包(含教案、PPT、课程素材、教学录像等)

5)一部主题影像视频(6-8分钟)

420-30张高质量、可采用的活动照片

6)一篇活动新闻稿、关于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微信推送等

2.材料提交

各实践队须在9129:00前按类别将以上材料打包上传至师大云盘单位空间“教育学部社会实践”,文件夹以“团队名称+实践队队长姓名”命名。实践总结、寻访报告、决算表同一时间前交至英东楼243办公室。以上材料均作为总结评优的参考材料,各实践队需注重实践过程中的材料形成和保存。

各实践队须参加2021年社会实践总结评审会,并准备5分钟左右的结项汇报,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3.评优表彰

9月,组织召开社会实践总结评审会,评选优秀实践成果、优秀实践团队和优秀个人,并予以表彰。对优秀团队分等级以资鼓励。

实践活动可计入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认证表由实践单位加盖公章,开学后第一周完成认证),或计入实践学分。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博言,刘子煜

联系方式:企业微信

邮箱:feshsj@163.com

办公地点:英东楼243245

 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514

附件1:2021年教育学部暑期实践团队申报书.docx

附件2:2021年暑期实践目的地接收函.docx

附件3:2021年暑期实践团队信息汇总表.xlsx

附件4:2021年暑期实践安全责任书.docx

附件5: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家长同意函.docx

附件6:2021年暑期实践财务表示例.xlsx

附件7:2019年暑期实践情况.xlsx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