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荣誉殿堂 »个人荣誉

国奖访谈录丨曾彪:专注于此,不贪多、不图快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05-25

139

image.png

1.姓名:曾彪

2.专业(专业方向):教育测量与大数据挖掘

3.所获奖励或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SCI期刊(JCR二区)和EI Compendex发表学术论文各一篇。

问答环节

4.对于本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您有什么感想吗?您是怎样看待国奖的呢?

对于获得国奖,最想说的就是感谢的话。首先,要感谢国家设定国家奖学金这个奖项,对于一名普通的小硕来说,这份奖学金真的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其次,要感谢我的导师、师兄师姐和小伙伴们,导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为我拨开了学业和科研上的迷雾,也让我糟糕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师兄师姐的帮助让我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小伙伴们的鼓励和支持给了我前进的动力,非常感谢他们。对于国奖本身,它的本质在于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因此,无论是否拿到这个奖项,我想它都希望我们保持这样的姿态,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

5.您曾发表过英文论文,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吗?是怎样克服的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其实遇到的困难还是挺多的,但就重点来讲,应该就是研究建构和英文写作两方面。

在研究建构方面,英文期刊要求的行文逻辑与中文期刊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给论文写作的挑战是最大的。事实上,现在许多的中文期刊更多侧重于实证设计与结果分析,但英文期刊在此基础上对文献综述和研究逻辑要求同样很高,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也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阅读了许多领域内的英文文献,参照这些文献的逻辑进行了研究的设计和论文撰写。

在英文写作方面,挑战主要在于如何用英语更地道地表达论文的观点和想法。我想这是大多数汉语母语的小伙伴们都会遇到的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并适当地运用诸如Grammarly的写作软件,之后再进行语言润色就可以。当然,也有一些捡漏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找英语水平特别好或者国外的学者一起合作,这样英文写作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6.您在申报和主持课题方面有什么方法分享给师弟师妹们吗?

其实这方面的经验我也不多,有几点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课题申报方面,个人认为最为关键的就是课题方向,如果课题方向创新性低或者可行性不高,课题获批之后的日子也会非常闹心。因此,建议大家一开始就和导师沟通好自己的想法和课题的方向,导师能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你找到最合适的课题方向。在主持课题方面,我想说的是做课题真的非常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你的研究没有太多前人研究可借鉴的时候,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但似乎没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就像在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小黑屋里,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往前摸索了。不过,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我们成长和蜕变的过程,所以请相信自己和组员可以把这一切做好,也请相信正在做的一切都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7.您曾多次参加学术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经验要跟大家分享吗?

相比于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报告其实容易很多,通常只需要提交摘要或者很短的论文介绍,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实际上,参加学术会议既能拓展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又能让同行了解你的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可以大胆的把自己的成果投向学术会议。不过,在投稿前,建议和导师、师兄师姐们沟通交流,最好只投业内顶尖的学术会议。

8.您专业成绩优秀,但同时又担任学生干部、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请问您是如何平衡学业和很其他活动的呢?

硕士阶段学业压力其实很大,所以我周一到周五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扑在学业上了。学生干部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多集中在周末,在平时尽量规划好自己的时间,适当延长学习的时间,尽可能在周末前把作业完成,周末就会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了。

9.有什么建议给师弟师妹吗?

专注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读硕士最大的感受就是专注太重要了,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在科研上,我其实是一直跳来跳去的,一开始想做经济资助影响,后来想做PISA问卷研究,之后又想做方法效应和反应风格。我在硕士阶段换了很多方向,感觉许多方向都很有趣,但还未入门就又被另一个方向吸引了,转头就去做另一个了,最后导致我在这些领域其实都只是门外汉的水平。所以,建议师弟师妹们如果确定了某个方向,就不要频繁大幅度换题目,这样才能在某个领域做深、做好。

在生活上,专注同样重要。在平时写作业或者文档时候,我常常感觉自己静不下心来,很想在写作业的时候顺带用IPAD看个视频,最后导致作业做的特别慢,频繁出错,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总之,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好,只有专注于此,不贪快、不贪多,才能高质量地实现你的目标。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