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访谈录丨聂静雨:始于追求,终于热爱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05-25
180
一、人物介绍
1.姓名:聂静雨
2.专业(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
3.所获奖励或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国家奖学金、优秀团员
董艳,聂静雨,蔡翔英.关联新旧知识的KWL教学模式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8):33-42.
4.社会实践经历:
2019.09-2020.06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办公室干事
2019.11-2020.01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实习
2020.11-2021.02中国教科院实习
二、访谈问答
1.对于本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您有什么感想吗?
本次获得国奖,也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班级里还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研究生评奖主要还是由学术成果决定,而我的文章也是刚好赶在评选截止月份前见刊了。对于这个奖项主要比较感谢我导师对我的支持,从我进实验室没多久就开始给我安排写小论文的任务。同时在实验室其它老师及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结合学校开设的一些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我慢慢踏进了科研的门槛,习得了做科研的状态,最终凭借着小小的运气获得了这个奖项。
2.在学术科研方面,您有什么方法分享给师弟师妹吗?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老师们口中常说的要多看文献。看文献要讲究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对待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要先看综述,再看论著,带着问题和目标去阅读和思考;其次,文章也不是一概全看,学会通过摘要筛选符合需求的高质量文章,针对文章中的某些段落进行精读即可;还有就是要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阅读浪费时间;最后多集中时间看文献,这样可以让知识点更容易联系起来,对知识形成整体印象。
第二条是学会利用工具提高科研效率。文献检索引擎、文献翻译软件、文献管理软件、思维导图等的选择都会对你的科研进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工具的合理选择有时候能大大提高你对文献内容获取的敏感度和全面度。这儿我就不推荐工具了,网上有许多的分享,自己去尝试并合理选择即可,而且这些工具都只是底层的硬件,只能对科研起到一个更好地支撑作用而已。
第三条是多听取一些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博士论文报告以及多向前辈们虚心请教学术问题。博士论文报告往往更能为硕士生们所接受,因为博士生的论文不会像部分学术会议报告那么的抽象与高屋建瓴,可能更加贴切于我们实际的研究。同时不懂就问,从研究问题到研究方法甚至于具体从什么角度开展研究等,都可以向前辈们请教和吸取经验,并且不要局限于仅询问自己的导师。
最后一条就是沉住心,学会多思考和梳理逻辑吧。做研究一定要保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研究被打击的原因常见于研究没有价值、选题过大、研究方法选取不当、收到的数据不够好等。多去学习有关研究方法的课程,就会发现研究的步骤其实都是固定的,但是一份高质量论文取决于你的整个流程是否科学,是否真正存在着研究价值并成功解决了对应的研究问题。研究的过程十分漫长,沉住心才能克服种种困难。
3.对于所学习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您有怎样的看法?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知名度比较窄,课程体系也还在不断完善当中。我本科入学之初也不太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加上本科的时候又学了许多杂七杂八的课程,既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等纯教育学范畴知识,又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编程相关内容,自己也是一度迷茫了很久。不过在后来对于教育技术学导论的专业课学习以及老师对我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下,我逐渐理解了这个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从大的来讲就是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学科人才。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从整体就业情况来看,本专业的就业率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是从毕业生长远发展来看,专业所学知识可能用处不大,只能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但是大学所学本就不应该拘泥于专业知识体系当中,不过这一点应该基于专业的核心培养方案而改变。所以我个人认为该专业还需要不断地和教育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整个课程体系,真正达到以技术促教育的作用。
4.在读研期间,您如何平衡学业和生活?
读研真的很容易剥夺个人的生活时间,而且学习和生活经常性是分不开的状态。我个人情况是该学的时候则疯狂学习,该休息的时候则一字不看。本科期间,我可能会保持一个持久的学习状态,每天白天上课学习,晚上则和同学打球、打游戏等。但是研究生期间,因为实验室的任务总是突然下发,而且做研究真正投入了就停不下来,会抓紧时间汲取相关联的知识,在脑中形成体系脉络,同时我发现这样我的学习效率也会变得更高点,所以慢慢地就养成了压榨式的学习状态和放养式的休闲状态。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很多人就是每天看固定数目的文章,一点点整理,慢慢改进研究,然后晚上回宿舍追剧放松。我认为只要合理规划、找到一个让自己最舒适的学习状态就好了。
5.在读研的三年中,大体是怎样的历程呢?
时间一晃也挺快的,研究生生涯已过半。记得研一刚进学校的时候,我对待研究生生活也是迷茫中充满着期待,迷茫于不知道研究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期待于自己又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认识很多交谈甚欢的朋友。研一上学期刚入校时,在繁忙的课业和实验室任务之余,我会尝试很多项事情,比如参加研会、去社会做志愿者讲解、借导师项目参与一些教学实践、听各种报告和讲座(不局限于学术主题)等等。而研一下学期疫情居家时,每天的自由时间就会多一点儿,除了上课、完成导师任务之外,会坚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运动、古筝等,同时一个人在家会偶尔在网上找食谱、练习厨艺。不过总体来看,我研一花在学业和科研上的时间还是最多的。我永远记得研一上学期那个寒冬,我每天晚上11点多从实验室回宿舍的场景,甚至有时候小组讨论到12点才回宿舍,不过班上还有一些凌晨依旧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同学,她们才着实令我佩服。研一课程的学习与做科研的经历让我对自己后面的研究生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与安排。研二上学期开始全力准备自己的开题,然后还去了中国教科院实习,做一些科研相关的工作。现在到了研二下学期,我会在研究之余去学校实习,把自己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其实我的历程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太一样,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行了,多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在经历中不断成长,找到自己内心所需即可。同时在学习之余更要注重学会生活,研究生并不是只有科研生活,多培养一些兴趣、多去认识一些朋友、去不同的地方多见识下,锻炼好身体等等这些都是受益终生的事情。
6.最后,写一句寄语给师弟师妹吧~
尝遍百态,沉淀自己。始于追求,终于热爱。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