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简讯

教育学部首届“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学科建设办公室

2021-06-23

640

2021年6月18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承办的首届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顺利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副部长李芒、副部长王晨、二级学术机构负责人、部分学部交叉平台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王晨主持。

782a9909.jpg 

陈丽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教育”中的十大学术新命题》的主旨报告。报告中陈丽教授阐释了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规律、联通主义学习的机理、教学新结构与新模式、复杂网络的规律、工业化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理与方案、在线教育产业的定位和作用、教育研究的逻辑框架与研究范式、教育治理的理念与制度体系等教育实践中的十大理论问题。她呼吁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要主动关注教育实践的新场景,尝试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破解教育难题。

782a9817.jpg 

李芒教授在《觉醒的伙伴:历史的会师点》的报告中以“教育技术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个学科”的设问为指引,围绕觉醒者学术态势描摹、觉醒者自觉的缘由、技术内涵的本质性追问、技术使用的多维价值观等四个方面娓娓道来,并发出转变教育技术研究的思维方式、加强教育技术学与兄弟学科对话,共创教育技术回归式奥德赛的倡议。

782a0007.jpg 

吴娟副教授在《数据驱动的小学语文句式测评工具研究》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句式测评工具的设计、技术路径、语料库的建立、工具实现等方面的研究内容,通过数据算法技术切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沟通了语文学科、心理认知、计算技术、教学等各方面联系,以此推动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782a0035.jpg 

余清臣教授在题为《技术时代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变革——兼论教育实践的技术化必然与限度》的报告中,围绕人文化教育基本理论中的技术缺位、技术缺位背后的教育基本理论发展问题、教育实践发展的技术化必然、教育实践技术化的典型问题与限度等四方面内容进行分享。同时指出,技术是当下最为活跃的教育元素,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需要洞见技术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由此建构对教育的根本认识和理解。

782a0208.jpg 

林可博士在《从“数字技术教育”到“数字公民教育”——互联网数字化背景下的德育研究变革》的报告中,以“新媒介时代的德育挑战与素养要求”为开端,介绍了新媒介时代的媒介观、儿童观、教育观与数字公民教育等德育理论,分享了对新媒介时代的德育研究特点与学科发展方向的思考,主张引入“数字素养教育”框架来变革学校德育模式与德育研究方向。

782a0232.jpg 

宋萑教授分享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从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两方面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报告对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要深度反思当前趋势下需要谨慎处理的张力矛盾,坚守和夯实学科本位。

782a0301.jpg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结合自身学科,围绕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从多个维度提出真知灼见,对于促进我校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极具指导意义。

圆桌交流.jpg 

会议最后,朱旭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育学科的发展面临着国家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复杂背景,如何将互联网的特征融入到教育不同学科的逻辑体系,重构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学体系,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呼吁各二级学术机构负责人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带领学部青年教师持续推进教育学科体系建设。

782a0144.jpg 

本次研讨会围绕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育学的发展以及学科体系建设的相关重大问题,从挑战、机遇、风险、优势等多个维度深入研讨了互联网对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主要影响和教育学科体系的变革与发展问题,是当前非常必要的教育学科建设行动。

782a0627.jpg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