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荣誉殿堂 »个人荣誉

毕业留声机丨吕欣忆:灌注青春,但愿无违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1-07-01

59

image.png

优秀毕业生:吕欣忆

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毕业去向:上海市松江区初中语文教师 

1.    回顾研究生生活,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或改变是什么?

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好地认识和接受了我自己。因为本科读的不是师范专业,所以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确实是非常不习惯和焦虑的,但是后来在导师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算得上是悦纳了自己,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情绪上也变得平和甚至积极啦~ 

2.    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实习,您在哪方面经历过印象深刻的事/感动的事/遗憾的事?

最遗憾的事情是研一下学期没能在师大度过,而是一直在线上上课。最打动我的还是每周的师门读书会,读书并和老师、师姐、师妹们交流让我感到特别特别幸福,可以说师门读书会是我的避风港吧! 

3.    基于什么考虑选择了就业呢?

一般在择业时,会比较偏向于考虑薪资和地域两方面因素。

如果考虑薪资,大部分都会侧重于深圳,因为我本科是在广东读书,所以对于深圳的情况比较了解,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真的不小,如果不是必要,不太会考虑深圳。广州其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一方面是招生比上海晚挺多(上海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广州才刚刚起步),另一方面是家里人还是觉得广州太远,想让我在华东地区,离家近一点,我也愿意让他们心安一点点。如果考虑地域和学校的话。大部分同学其实会留北京。因为咱们在北京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而且和同学老师们也能互相帮助,确实非常不错。但是没有选择北京是因为我个人的身体原因,北京的气候饮食等,对我的皮肤和胃太不友好了。综上考虑,我还是把目光放到了华东地区。当时求职的地域主要是杭州苏州上海。后来觉得上海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是更优的选择、接受的教研也比较新潮先进,更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郊区的生活成本会更友好,所以就确定了上海松江。

我的一点小看法是:求职要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虽然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选择都要,但还是要先在心里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排排序,之后跟着自己的心去选学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否则求职的时候会感到非常忙乱,什么招聘都去参加,之后又想着会不会有其他条件更好的学校在后面等着自己,再放任机会溜走…… 

4.    研究生学习期间,是否就有明确的就业意向?为此做出了什么准备呢?

这个确实是有的。从大三被保研开始,我就一直打算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

不过在研二之前,我一直都是更倾向于做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的,所以也熟悉一下高中的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接触了一部分高中生,了解了一些学情。后来在研二开始实地实习和求职之后,我把意向放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实习之后,发现初中学生可能更适合我这种比较活泼、需要学生也比较踊跃回应的老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知道了高中老师的工作量大,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轻松,所以那个时候才开始准备初中学段。也建议大家初中高中学段都提前做好准备。 

5.    对于今年非常流行的内卷,您在研究生期间感受到过吗?是如何应对的?

昨天才吃了留学生食堂的“北师大卷”!其实学校里的“内卷”不怎么厉害?大家更多都是处于一种相互交流学习的状态,最多算是良性竞争吧。求职的时候感觉“内卷”有点厉害。尤其是北京和深圳(听同学说的),完全就是“神仙打架”现场……在上海的学校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今年招进来的新老师,从毕业学校来看,至少上升了一到两个台阶。

我认为行动上多看多做吧!我个人觉得我的“躺平”更多是心态上的,而不是行动上的。心态上,我可能更注重在观察和做事后,自己的所得和反思,而不会因为自己做了某件事,就一定要奢望苛求一些旁的,这也让我过得有点傻乐傻乐的;行动上,学校和实习学校老师们布置的任务和工作,我都在非常认真地做。记得研一下学期那段时间,为了兼顾学校课业和实习,我也没少工作到晚上45点,然后早上89点起来继续,可能因为更多地是想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了哪些进步,所以可能个人素质就在这个期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吧。比较赞成这个描写现代人躺平的说法,所谓的躺平,左右不过是楼道里的一支烟,是马桶上的五分钟,是三点半的一个表情包,或许真的配上了一杯奶茶。” 

6.    如果可以回到刚入校的时候,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

每一段经历都不该被浪费和遗忘,这会化为你的力量和宝藏。 

【彩蛋:快问快答】

1.    三个词概括师大印象?

关怀 严谨 乌鸦

2.    师大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木铎

3.    在师大必须要做的事?

在操场散步

4. 毕业之际,想对师弟师妹们说些什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