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师循证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比赛方案
教学办公室
2021-11-30
2911
一、活动主题
为继续落实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的培养方案及改革措施,突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特色,牢记专业硕士培养的立德树人使命,进一步提升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达成师德养成教育的目标,北京与珠海两个校区联动开启第二届 “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硕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线上线下提升计划之系列活动,加强院系间、校区间的联系与交流,为专业硕士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域,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社群感,建立学习共同体,全面提升专业硕士学生培养质量。
本次系列活动包括前期线上课程讲授与辅导(已完成)、中期自学提升(已完成)和后期比赛和展示交流(此次进行),以学促教、以展促学、以赛促改,旨在促进教育学部专业硕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增进师德素养与专业认同感,引导专业硕士进行职业素养的学习,鼓励专业硕士有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为教育教学实践储备技能,为今后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活动对象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教育硕士
3. 北京师范大学有意愿报考教育硕士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26日~12月30日
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MOOCs)发展中心、各院系专业硕士培养基地、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教育学部教学办公室
五、比赛安排
比赛分为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比赛(比赛1)、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比赛(比赛2)、“三字一话”能力比赛三项(比赛3),其中“三字一话”能力比赛包括前期打卡环节的评奖。参赛学生可分别选择三项比赛之一,也可选择其中两项(如比赛1+比赛3、比赛2+比赛3,不建议同时选择比赛1与比赛2)。参与比赛获奖者将获得相关证书与跨校交流、到校观摩的机会。有意参与比赛者请于2021年12月5日24:00之前提交报名信息(报名链接:https://bnucter.wjx.cn/jq/97835942.aspx),报名后需在指定时间之前提交完整作品(详见下面的内容)。
(一)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比赛
1.比赛内容: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以技能大赛为中心,展示各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单元主题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学生所设计的方案应选择合乎教学原则的教学内容、切合相应学生学习需要、准备学习所需的教学具。参赛方案或作品类型及要求如下表所示:
提交方案或作品类型 | 要求 | |
五选一 | 教学设计+微格片段/实际教学片段(10分钟)+教学具设计+说课(6分钟) | 1.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需体现循证教育思想,即设计要有实践问题指向、有实证研究文献证据支持。 2.微格教学视频/实际教学视频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自选。 3.在线微课程视频不超过40分钟。 4.教学中需使用板书。 5.需自主设计各类教学具并附上说明(100字以内为宜),教学具包括实验活动、在线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工具等,体现专业特色、注重实用性和环保性。 6.鼓励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 7.鼓励在微格教学、在线微课程中设计融入社会教育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的教学活动。 8.课程开发组队参赛不超过三人。 9. 鼓励原创,注重实用和创新,禁止抄袭。 10.最终线下比赛时以两种方式进行:现场微格教学+说课。 11. 鼓励邀请学部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
单元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具设计+说课(8分钟) | ||
主题统整课程设计+在线微课程+教学具设计+说课(15分钟以内,要求学科内/跨学科团队合作) | ||
针对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主题提交一份针对实践问题的教育教学证据介绍与示范的视频 | 1. 内容包括:历史演变与概念内涵;适用范围与实用效果;操作流程与实际案例 2. 结合任教学科某一单元/篇章形成应用设计,并微格教学展示 3. 总时长不超过40分钟 4. 鼓励组对参与,每组不超过六人 5. 鼓励邀请学部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 |
针对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主题提交一篇针对实践问题开展的循证研究论文/反思报告/实习工作调研报告(三种类型任选其一) | 1.4000~6000字为宜 2.需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 3.鼓励邀请学部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
2.作品提交时间:2021年12月11日24:00前
3.作品提交方式:将参赛作品打包上传至https://pan.bnu.edu.cn/l/WuCII8。具体提交要求: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论文以WORD格式和PDF格式提交,两种格式的内容需一致;教学具设计可提交为图片、文字或PDF格式;微格片段/实际教学片段、在线微课程以常见视频格式(如MP4、WMV等)提交;压缩包务必以“学段+专业名称+学号+姓名+手机号”形式命名。
4.评选表彰安排:参加本项活动的同学提交作品后,组委会最终将邀请指导专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附设最佳课程设计奖、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教学具奖、最佳在线微课程奖、最佳说课奖、最佳教学仪态奖、最佳板书设计奖、最佳教学语言奖、最佳研究论文奖、最佳实习调研报告各1名,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评选分初选、终评与展示。
(1)初选
根据所提交作品的数量和学段分布情况,邀请校内专业教师及校外实践专家评审、打分(百分制),根据分数从高到低排列选出参与到终评的选手。其中,针对在2021暑期和开学后参加过组委会或各院系组织的线上课程打卡学习的同学,初选成绩额外加2分。
(2)终评与展示
终评与展示将同时在线上或线下进行,分小学和中学学段,选手现场进行(微格)教学和说课,由所邀请实践专家现场打分、评选、颁发证书,届时将邀请其他同学现场观摩,同时现场将录制视频提供给校内学生观看/进行网上直播。
(二)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比赛
1.比赛内容: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比赛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一项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其综合教育教学能力。本项比赛以“基于青少年生活世界的主题教育活动”为主题,参赛者根据个人专业特点,选择当前青少年生活世界中的某一真实问题确定具体主题教育活动的名称。活动设计需选择特定主题并区分不同层面:
(1)活动设计主题指南(任选一)
① 结合此次疫情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② 关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③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④ 利用各类线下场馆资源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⑤ 立足青少年社会性发展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⑥ “双减”政策下学校特色教育活动
(2)活动设计层面(任选一)
① 班级层面,即参赛者可以设计针对班级(小组)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对象为班级(小组)成员。
② 学校层面,即针对整个学校层面的主题教育活动,面向学校全体学生。
③ 区域层面,即面向一定区域学校(如集团校、联盟校),从区域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设计面向整个区域的主题教育活动。
(3)活动设计考察要点
① 活动理念的科学性,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② 活动目标的适切性,反映青少年生活世界的真实问题
③ 活动内容的匹配性,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④ 活动形式的趣味性,激活青少年活动参与的内在动机和主体性
⑤ 活动环节的系统性,充分考虑活动实施的资源支持
(4)作品提交形式
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设计思路的视频介绍(10-15分钟时长)
2.作品提交时间:2021年12月11日24:00前
3.作品提交方式:将参赛作品打包上传至https://pan.bnu.edu.cn/l/Z0ivWC。具体提交要求:活动设计方案以WORD格式和PDF格式提交,两种格式的内容需一致;活动设计思路的视频介绍以常见视频格式(如MP4、WMV等)提交;压缩包务必以“班级/学校/区域层面+专业名称+学号+姓名+手机号”形式命名。
4.评选表彰安排:参加本项活动的同学提交作品后,组委会最终将邀请指导专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附设最佳防疫主题活动奖、最佳传统文化主题传承活动奖、最佳一日活动/区域活动奖、最佳场馆教育主题活动奖、最佳班级(学校)特色活动奖各1名,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评选分初选、终评与展示。
(1)初选
根据所提交作品的数量和活动设计层面,邀请校内专业教师及校外实践专家评审、打分(百分制),根据分数从高到低排列选出参与到终评的选手。其中,对于主题活动已经大部分实施完毕的同学,初选成绩额外加2分。
(2)终评与展示
终评与展示将同时在线上或线下进行,分三个活动设计层面(班级、学校、区域),选手现场进行5~8分钟的活动展示并说课,由所邀请实践专家现场打分、评选、颁发证书,届时将邀请若干名其他同学现场观摩。
(三)“三字一话”能力比赛
1.比赛内容:“三字一话”能力比赛由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华经典诗词讲读大赛、经典诗文书法大赛、外国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组成,旨在提高学生中英文诵读能力、解读能力,提高学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书写水平。本项比赛分为咏红色经典、颂中华诗文、讲经典诗词、读英文诗篇、写中文汉字五个主题(任选其一或其二),目的分别为:
② 激发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研究兴趣,享受红色诗篇、英文经典诗篇的熏陶和浸润。
③ 书写中华诗文,提高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书写能力,提高教学基本功。
④ 提高普通话水平,提高中英文诵读与交流能力,展示专业硕士的精神风貌。
前三个主题需要提交诵读或解读视频并配乐,最后一个主题需要提交书写图片,解读中华经典诗词不超过6分钟。
2.作品提交时间:2021年12月11日24:00前
3.作品提交方式:将参赛作品打包上传至https://pan.bnu.edu.cn/l/0HRRqk。具体提交要求:视频以常见格式提交,如MP3、WAV等,要求画质与音质清晰、洪亮、无杂音;图片以常见格式提交,如JEPG/JPG、GIF、PNG等,要求画质高清;压缩包务必以“咏红色经典/颂中华诗文/讲经典诗词/读英文诗篇/写中文汉字+专业名称+学号+姓名+手机号”形式命名。
4.评选表彰安排:评选分为打卡(暑期已经结束)、决赛(百分制)、展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评选出相应奖项。其中,针对在2021暑期和开学后参加过组委会或各院系组织的线上课程打卡学习的同学,初选成绩额外加2分。
(1)打卡
打卡环节综合考量学生在打卡活动中累积打卡情况、每周提交作品情况与优秀作品情况,每打卡1天获得2分、每提交一周的作品获得4分、超过20天打卡获得额外10分、连续4周提交作品获得额外10分、连续4周作品获评“优秀作品”获得额外10分(最高分100分),最终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按照参与打卡学生人数20%的比例评选出“勤奋不懈奖”,其中连续4周获评“优秀作品”者获得“最佳作品奖”(以实际人数为准)。
(2)决赛
决赛环节对学生本次所提交的六个不同主题的作品分别进行评选,邀请校内外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打分,最终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按照10%、25%、60%的比例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其余全部作品颁发“优秀作品奖”。参赛学生数量达到本单位学生数百分之五十的培养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参赛学生数达本单位学生数百分之三十以上,且参赛学生两人以上获得二等奖以上荣誉,该培养单位也将颁发“优秀组织奖”。获一、二等奖的学生作品指导教师获得“优质指导教师奖”。
(3)展示
展示环节将获得“优秀作品奖”的作品进行线下或线上展示,以海报或者展报的方式张贴在北京师范大学特定地方,提供给全校师生观赏、查看。获得“优秀作品奖”的诵读作品将在大赛决赛环节进行展演。
六、赛事纪律
比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安全、有序的原则。
所有参赛者在参赛过程中不得将剽窃或转移使用他人作品。
所有评审人员应严格遵守活动目的和活动评选规则,公平公正公开地评选,秉承职业精神,彰显专业水准。
所有人员应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精神来组织和参与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
2021年11月25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