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二级学科正式更名为“互联网教育”
教学办公室
2021-12-07
1088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的转变,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021年11月,经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将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设的“远程教育”二级学科正式更名为“互联网教育”(学科代码:0401Z2),已报教育部备案。
从社会发展和教学实践来看,远程教育已全方位转向互联网等技术融合支撑的新型教育形态。当前教育实践在学习资源与环境、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服务、办学形态、教育治理等各方面皆超出了远程教育的内涵范围,亟需由新的概念和理论指导实践,而互联网教育为破解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空间与新途径。
2005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远程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6月批准建立二级学科博士点,是国内唯一的“远程教育”硕博点。远程教育学科建立以来,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88名,博士研究生40名。学科结合理论发展和教育实践新需求,基于教育、心理、认知科学、传播、管理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了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论、互联网教育的方法与技术、互联网教育的政策与管理三个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课程体系和研究领域。
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国家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政策起草、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报告》编制等重要政策研究和服务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管理研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新的知识观、本体论、教学交互理论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中国特色互联网教育理论体系、工具体系、政策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探索了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生产与进化、生生交互等基础规律;研发了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人机增强智能支持下的敏捷模型引擎DMTS平台,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教育实践领域的应用。
为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规律、新方法、新实践与新机制,“互联网教育”学科团队建设了国内首个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社区型开放课程(简称cMOOC)。自2018年起,已成功开展6期cMOOC,注册学习者过万人,课程通过群体智慧汇聚的方式探讨互联网推动教育领域变革与创新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未来,“互联网教育”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开放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互联网教育项目设计、开发、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综合能力且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科将持续为互联网教育产业输送专业人才、为边远地区优质教学资源的输送提供助力、为实践机构提供从业人员系统培训、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