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成功召开《特殊教育概论+》虚拟教研室启动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
2022-07-30
1171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2号)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0号)提出的相关要求,促进跨校、跨区域的教研交流,推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互联互通、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形成高等教育数字化时代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的新内容、新体系、新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于2022年7月30日上午成功举办《特殊教育概论+》虚拟教研室启动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通过钉钉平台线上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贵州安顺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阚维副书记的主持下,《特殊教育概论+》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拉开帷幕。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顾定倩教授,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汪海萍教授,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校长陈克军教授先后致辞。
涂清云副校长对虚拟教研室的成立和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肯定了虚拟教研室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希望深入探索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朱旭东部长强调,作为教育学部首批入选的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要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顾定倩教授表示,特殊教育概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中国话语体系、保持学术性、注意适切性与可读性。
汪海萍教授认为,特殊教育概论这门课程在回应高校和基层迫切需要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注意与时代对接、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汇聚和造就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
陈克军教授指出,北师大虚拟教研室一定能够成为推动全国特殊教育组织建设以及特殊教育发展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接着,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雁教授对虚拟教研室工作规划进行了介绍。王雁教授说明了开设《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重要意义,表示特教概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需要今天参会各单位共同参与,指出建设特色在于形成课程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并对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目的、任务、必要性和内容作了阐释。
继《特殊教育概论+》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雁教授的主持下,召开了虚拟教研室第一次工作会议。
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傅王倩博士对特殊教育概论相关主题教材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明确读者定位、加强合作编写、突出以生为本、增加案例教学的未来发展展望。
在整体介绍之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融合教育学院院长雷江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系主任王庭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葛新斌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主任申仁洪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袁茵教授,济南大学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张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悦歆副教授分别对《特殊教育概论》编写大纲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修改建议。
雷江华教授提出了该《特殊教育概论》编写大纲体现了特殊教育到融合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实操性,建议增添走向融合教育这一发展趋势的内容。
王庭照教授提出《特殊教育概论》应体现对近年来特殊教育研究的总结,既需要适应现实需求,又要具有前瞻性、开放性,构建高质量的资源平台。
葛新斌教授提出要明确《特殊教育概论》的定位,明确适用对象,协作分工。
申仁洪教授从课程模块的角度阐释了非特殊教育师范生修读《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对促进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特殊教育概论》应具有特殊教育学科的理论支撑。
袁茵教授表示《特殊教育概论》编写大纲体现了从走进特殊教育、认识特殊儿童到实施特殊教育的严密逻辑,是解决融合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张婷教授从实践的角度贡献了对非特殊教育师范生修《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智慧,提出高校在开设该课程时应根据自生各方面情况确定学分比重,并期待希望以《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建设作为抓手,摸索出虚拟教研室工作机制。
余清臣教授从教材和课程建设的角度强调《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象需求分析。
张悦歆副教授阐释了虚拟教研室及《特殊教育概论+》内涵,提出了编写“教材使用的建议”来适应不同情况下老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提出以“融媒体”的方式呈现《特殊教育概论》教材的设想。
高教社教师教育事业部小教学前分社肖冬民分社长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阐释了《特殊教育概论》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作为重点组织编写和遴选公共基础课教材、专业核心课教材的《特殊教育概论》不只是一个教材,还是关系到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在组织建设新形态教材时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应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现中国特色,构建中国的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的学科发展要求。
虚拟教研室开启协同教研新形态,协作共享跨越时空山海。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工作,组织建设《特殊教育概论+》新形态教材时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应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现中国特色,构建中国的学科体系,体现中国的学科发展要求。
(撰稿/孙蕴轩 彭鹏)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