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菁菁学子 »党建引领

教育学部2020级硕士第二党支部与2020级硕士比高成职团支部开展“‘核’力碳达峰 助力碳中和”党团共建主题宣讲活动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2-09-14

0

2022年9月14日晚19:00,教育学部2020级硕士第二党支部与2020级硕士比高成职团支部开展“‘核’力碳达峰 助力碳中和”党团共建主题宣讲活动。此次主题宣讲活动邀请到青春讲师团成员温今甫,为我们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

image.png

图1 “‘核’力碳达峰 助力碳中和”党团共建主题宣讲活动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如何助力碳中和,学习国际经验,不仅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大局,更是缓解气候变暖、保护人类共同栖息的家园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低碳经济全球热度升高,碳中和是欧盟、美国、中国等提出的一个长远规划,旨在降低碳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具体来说,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去除温室气体,或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对于中国来说,实现碳中和将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中国将会在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上向相关行业倾斜。

之后,主讲人向我们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气候变暖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到达临界点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逆转,引发的问题难以预测。因此,气候问题远非学术和科学问题,而是与国家政策、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各国出台了相关政策。联合国多次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号召各国联合共同面对全球变暖问题。自1995年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2015年的《巴黎协定》明确了将升温控制在2℃乃至努力控制在1.5℃的目标,近200个缔约方共同签署了该项协定。在2009年召开的第15次缔约方会议中,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卡脖子”政策,在此背景下,丁仲礼院士提出了中国方案,打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对于碳排放话语权的垄断局面。

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然很高,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能够实现碳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占比较低。此外,我国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持续上行中,未来碳减排任务艰巨。2060年碳中和目标政策意味着更陡峭的节能减排路径,实现难度较大。但是一直以来,我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决心大,目标完成度高,从我国2009年提出第一个碳减排目标开始,中国一直都在超额完成碳减排目标。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加速各行业电气化进程、减少非必要的能源消费量、使用碳汇集或移除技术。这需要国家导向,政策先行,行业企业稳步跟进,加大核心技术投入,承担主体责任,个人低碳生活,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

之后,就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话题,党员张天安和主讲人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一个疑问,在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仍然主推电动和混合电力,电动力汽车是否会对我国的电力供给造成压力?温今甫回应道,尽管我国仍然是火力发电为主,但是随着科技进步,能源转化成电的技术会更加先进,通过技术升级改进,会采用更多的低碳技术发电,并且会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

通过本次活动,支部党员同志和团员同志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青年党员和团员,我们应当积极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图2 党支部与团支部成员合影(一)

image.png

图3 党支部与团支部成员合影(二)

 

 

撰稿/张叶

教育学部2020级硕士第二党支部

2020级硕士比高成职团支部

2022年9月14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