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成功举办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3-06-11
0
2023年6月10日至1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举办首届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作为教育学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活动之一,论坛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与一流教育学科发展设置了“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卓越教育人才培养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七个分论坛。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全国各高校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提供交流平台,激发学术热情,促进学术交流,凝聚青年力量,共谋教育强国建设,共话教育学科未来。
图1 首届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成功举办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论坛」
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于6月10日9:00-10:30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苏君阳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世清教授担任评审嘉宾。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健康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依洋主持。
论坛伊始,北京师范大学苏君阳教授以《教育治理现代化:问题的提出与理念的厘定》为题和华东师范大学刘世清教授以《教育情感治理:何以可能?如何可行?》分别做主旨报告。两位老师的真知灼见和经验洞见为青年学子们点燃思想的火花,激发同学们对教育治理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专业高等教育方向的硕士生戚佳进行题为《“双一流”高校如何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基于33所“双一流”高校的制度文本分析》的汇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生秦一帆进行题为《新时代以来我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刘世清教授对同学们的研究方向表示肯定,指出其研究内容独到之处,也为每位同学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图2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论坛合影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分论坛」
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二“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于6月10日10:40-12:10进行,东北师范大学杨清溪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并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硕士研究生姜欣怡主持。
南京师范大学的肖健基于OECD-SSES(2019)数据,分析了学前教育年限对中国中小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西南大学的王厚婷分析了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的偏差:表征、成因及矫正;陕西师范大学的于浩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热潮下的教育公平思考。云南大学的李浩阳同学以文化资本积累为视角,分析了教机构对于青年家长育儿焦虑的形塑。
在点评环节,杨清溪教授与同学和观众围绕论文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学们在回应教授问题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找到了优化论文的方向。
图3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分论坛合影
「“技能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分论坛」
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三“技能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于6月10日14:00-15:30进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马君教授受邀担任点评专家,并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珺曦主持。
陕西师范大学的王嘉伟同学做《高等教育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的视角》的主题汇报;贵州师范大学的王玲玲同学基于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变化;西南大学的杨雨倩同学分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信息失衡与对称机制建构问题,指出了其存在的脱嵌与互嵌特征;北京大学的杜思慧基于“双高计划”院校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新建校区与高职院校的债务负担。
马君教授对以上同学们的研究汇报给予了细致中肯的评价,除了对同学们的选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表达认可肯定之外,也指出了一些优化提议。四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研究汇报展示,透露着青年研究者对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前沿理论和焦点问题探究的专业性和研究热情。
图4 “技能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分论坛合影
「“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分论坛」
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四“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于6月10日15:40-17:10进行,西南大学陈本友副教授莅临点评,并由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娇主持。
湖南大学的刘旭同学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学生评价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南京大学的袁玉婷同学基于Nature全球调查数据,分析了出国留学对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影响。西南大学的李柯蒙对香港科技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启示。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舒丽做了《论非精英大学的非凡意义》的主题报告。
陈本友副教授肯定了以上四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强调了论文研究的价值性,并对每位同学论文中存在的部分不足,提出了修改意见。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对“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话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图5 “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分论坛合影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分论坛」
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五“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于6月11日9:00-10:30进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田友谊教授担任点评人,并由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弓欣瑜主持。
南京师范大学季欣哲做了《构建终身学习生态:适应变革的持续成长》的主题汇报;河南大学的王孟璐同学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终身教育政策价值:历程、问题与展望-基于Nvivo2.0 Ps的文本分析》的主题汇报;浙江师范大学的徐月莹同学做了《未来全球公民教育的价值、趋势和挑战》的主题汇报;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培怡同学做了《儿童哲学的本真性及其教育价值——基于现象学的视角》的主题报告。
在点评交流环节,田友谊教授分别对四位同学的论文选题、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实践价值等方面表示了肯定,也在论文表述与撰写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同学们听完都表示收获满满,并向田友谊教授的点评和分享表达感谢。
图6 “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分论坛合影
「“卓越教育人才培养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分论坛」
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六“卓越教育人才培养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于6月11日10:40-12:10进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程晋宽教授与姚继军教授担任本次点评嘉宾,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高晓兰主持。
杭州师范大学李畅同学围绕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应用框架与实践路径进行汇报;北京师范大学的曹钰昌同学分享了我国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促进教师跨界学习相关文献的系统性综述成果;南京师范大学的蔡茹同学基于江苏省96个区县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校长积极领导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南京大学的凌伊同学与焦佑希同学分析了高水平性大学毕业生任教中小学的匹配与挑战,指出了“优生”与“优师”之间的关系。
在点评交流环节,程晋宽教授与姚继军教授分别对四位同学的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撰写规范等方面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丰富访谈资料、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已有文献加深讨论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图7 “卓越教育人才培养与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分论坛合影
「“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分论坛」
6月11日14:00-16:00,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于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举办了“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论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郭菲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张伟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万海鹏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白滨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余睿慧主持会议。
图8 “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分论坛同学汇报
首都师范大学的郭海芸汇报了大概念在我国近十年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北京大学的徐万蓉基于31省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了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行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任荣分析了“G-S”在中小学教师退出中的权责关系与合作路径;中国地质大学的程升威同学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学下的伦理冲突与治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罗晓燕同学基于1949-2021年的109份政策文本,在政策工具视角下系统分析与总结了我国工科生工程实践教育的政策。
图9 “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分论坛嘉宾点评
在点评交流环节,五位老师分别对五位同学的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撰写规范等方面给予了针对性的意见,肯定了诸位同学的研究选题价值。最后,五位老师围绕着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展开了圆桌对谈,在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的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为大家带来了思想的盛宴。
图10 “教育创新发展与教育未来”分论坛同学提问
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闭幕式圆满落幕
6月11日16:15-17:00,学生论坛圆满闭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举办。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郭菲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万海鹏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张伟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立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邱化民老师、学生工作办公室全体教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代表出席闭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闭幕辞。朱旭东教授倾情分享自己的教育经历,向大家提出了殷切期盼,希望大家作为富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未来教育家,要勇于承担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继承发展和创新教育事业。
图1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朱旭东教授致闭幕辞
顾明远先生为青年学子录制嘱托与祝福视频,送上一段珍贵的寄语。一代一代名师先贤在北师大弘文励教,“大先生”们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事迹激励着青年学子努力奋进。希望青年学子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学好真正的本领,心怀祖国,敢于担当,努力攀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峰。
图12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寄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吕慧同学对学术文化节做总结发言。教育学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自3月开幕,邀请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致辞,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教授,教育技术学院卢宇副教授从自身的学科专业视角出发,在“锵锵三人行”座谈会中共同探讨“卓越人才培养与教育未来”。在名家讲坛板块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班建武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劳动与劳动教育的真知灼见。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教授程猛老师、《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鲍丹禾老师、《重庆高教研究》常务副主编蔡宗模老师以及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教授丁道勇老师参与“学术加油站”系列特别活动。此外,教育强国建设与一流教育学科发展——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是历时两个半月教育学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这样丰富多样的学术主题活动,秉承着“传承师大治学精神、开拓未来教育新貌”的理念,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优质平台,也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
图1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吕慧同学总结发言
协办学生论坛的十一所高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代表对本届学术文化节和学生论坛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对未来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提出期待。
图14 高校学生代表祝福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郭菲、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万海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张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白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立老师为学生论坛入选者颁发荣誉证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邱化民老师宣读获奖名单。本次学术论坛共收到来稿384份,最终入选学术论文27篇。七大论坛各设“最佳论文奖”一名,“优秀论文奖”若干,同时特为本科生设置“学术新星奖”。
图15 邱化民主任宣读获奖名单
图16 嘉宾为学生论坛入选者颁发荣誉证书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在新征程的伊始,我们需得迎头赶上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积极把握新时代下教育的新格局、新挑战。希望本次学术文化节能为广大师生提供契机,共同探索新时代的教育未来,在新征程中真正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图1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与会人员合影
“跨越·奋进·开拓——共话教育新时代”,全国一流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学生论坛暨教育学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至此圆满落下帷幕。未来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仍将坚守初心,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名师的引领下,传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并且始终坚持服务学部师生,开展优质学术活动,助力科研,共同为国家培养开拓实践、探索真理的教育人才。
图1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四届学术文化节活动总览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3年6月11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