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年行】北师大崇教队赴河南省商丘市开展教育公益行动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3-08-19

0

教育是陪伴、是呵护、是引领,更是彼此启发、共赴美好的过程。教育事关文化基因的传承,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更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我们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四有”好老师重要回信精神,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事业,2023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崇教队共10名队员赴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大赵楼小学开展“乡村振兴青年行”教育公益行动。本次行动包括教育支持、综合素质提升、教育寻访、教育记忆、阅读推广等多项内容,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树东教授担任指导和带队教师。

2023年7月,为保证本次实践顺利进行,崇教队与实践地学校进行充分沟通,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本次实践行动以夏令营的形式开展,每日8节课,面向学校一至六年级的五个班,约150名学生。实践队员每人开设两门课,平均每班2个课时,在负责课程教学的同时兼任班主任的角色,肩负起班级管理工作。为保证实践队成员按时参加学校学部的各项实践培训,认真进行课程设计,实践队内部进行多轮磨课,以互评互助的形式提出改进建议,以求为大赵楼小学的同学们带去生动有趣、丰富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崇教队落实学校通知,组建崇教队临时团支部,加强对实践参与成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崇教队临时团支部支书由李静嘉同学担任,组织委员由吕敏同学担任,宣传委员由伍科洋同学担任。7月2日晚8时,崇教队于线上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团日活动。全体队员学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与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就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表达自己对“四有好老师”精神内涵的理解,领会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并纷纷为即将到来的公益教育行动设立目标。

image.png

2023年8月7日上午8时,崇教队与全体学生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并进行开营仪式。大赵楼小学校长赵凯与带队教师张树东先后致辞后,实践队队员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

image.png

实践队成员结合当地教育情况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大赵楼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针对基础学科的巩固和拓展课程以及乡村振兴特色课程。

语文老师黄新航为低年级学生讲解文章的阅读理解方法,通过实操联系帮助高年级学生提高写作与表达能力;数学老师吕敏从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出发,为高年级同学讲授了数独知识,为低年级同学开设可以动手操作的趣味拼搭和趣味拼摆课程;英语老师森本雅明在课程中扮演导游,和学生组成一个旅游团,在课程中用英语模拟体验坐飞机的流程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旅行。负责最小年龄班的刘睿和李静嘉,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班级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水平的观察了解,在这个班级中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幼小衔接课程。

0gzhvcqeg2t15veyd[e$s~2.pnguro8$z6i$9y)e65ataaede3.png

此外,雅明老师为学校捐赠了一批羽毛球拍,并利用体育课和课间休息的时间向学生教授如何发球及比赛规则等内容。在学生玩羽毛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实践队的队员们参与其中,师生在打球的过程中更加熟悉,关系逐渐拉近。

image.png

在乡村振兴特色课程中,郑千千和伍科洋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郑千千通过讲述河南商丘乡村振兴的事例,例如用互联网直播带动山羊养殖业发展的胡业勇与商丘乡村文旅资源的开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的概念与内涵。学生分成小组,制作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的手抄报,画出了自己理想中乡村的模样。伍科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在村庄的实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撰写一份乡村振兴计划书。与学生共同头脑风暴,在交通、经济、环境、教育、医疗等等方面绘制乡村振兴的蓝图。

image.png

image.png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崇教队在本次教育公益行动中开设了多门科普类、实践类、美育类课程,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小学的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吕敏老师为学生带来“认识自我”主题课程,鼓励学生们积极上台展示自己,增加认识自我的小故事让学生们独立思考,从故事中寻求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伍科洋老师为学生讲述兵器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与兵器相关的诗词与成语,加入生动有趣的要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初识历史。李丹瑶老师聚焦于校园安全和预防校园欺凌两个板块,为幼低年级学生讲述基本的校园安全知识,引导中高年级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以及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蔡沙倪老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带领同学们认识了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用科学方法来感受和理解空气的诸多特点,从而带领孩子们认识空气,走近空气。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沙倪老师通过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动物行为,带领同学们了解那些有关动物的“冷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兴趣,唤醒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image.png

李丹瑶老师老师的手工课按照不同年龄和班级划分为了折纸课和手工扭扭棒课,折纸课针对一二三年级,基于学生原有的基础,例如制作精美的纸飞机,同时还教给学生怎样折纸船、上衣、领带等日常生活用品。手工扭扭棒课从花瓣开始到花枝、叶子,最后组成一朵郁金香,在课堂最后回归感恩的主题。丹瑶老师在课上不断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创意和想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有趣的手工实践中培养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乐趣的能力。

image.png

郑千千老师的传统文化课为学生们介绍了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同学们共同观看了非遗纪录片,了解疍歌、火草衣等独特而充满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味传承者的故事。千千老师还为学生讲解了中国结的由来、种类及其传递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尝试编制较简单的万字结、金刚结。

image.png

刘睿老师给学生们带来音乐课和动画电影课。在音乐课上,同学们积极表达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在“蜜雪冰城变奏曲”中体会到音乐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还通过小游戏的形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在动画课上,刘睿老师带学生了解了“中国水墨动画学派”;欣赏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早期的重要作品,探索了计算机数字动画的制作流程。学生们闪闪发亮的求知的目光,是对队员们最好的反馈,让大家感到一股价值感和使命感从心底浸润而出,疲惫的身体也元气满满。

image.png

为促进学生感受阅读的力量,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崇教实践队在本次公益教育中开展阅读推广行动,李静嘉和黄新航两位队员作为本次行动的阅读推广人,为大赵楼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通过阅读方法推荐、读书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阅”过书海看世界的意义。

image.png

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队员精心设计阅读方法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适合的阅读方法教学课程。其中,中低年级的阅读方法课由静嘉老师负责,以“猜书名”的游戏导入,调动学生情绪,进入阅读状态。而后以一本书为例,带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知阅读方法,最后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制作读书计划表,按计划表推进阅读进度,并尝试在每日阅读后撰写读书日志。

image.png

黄新航老师负责高年级的阅读方法课,为同学们推荐了许多经典好书。其中,重点介绍了《活着》和《老人与海》,旨在用经典拓展眼界,提升语文素养。新航老师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圈注评点法、速读法、网络上查找资料等读书方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书中较复杂的内容和提升写作表达,新航老师重点介绍了圈注评点法,在给学生展示圈注评点的示例后,为每位同学发放了《活着》节选,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评点批注,并在学生批注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在课后,新航老师还收上了同学们的成果进行批改并给出改进建议。

image.png

比自己读书更重要的当属阅读后的分享,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恰当的分享策略,启示学生阅读不仅是自己读还要学会分享,队员们以“阅读与我同行 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举办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在集体中交流阅读心得,实现思想上的碰撞。

image.png

在阅读分享会上,两位老师首先介绍了一些分享一本书的顺序和方法,随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同学们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介绍主要内容、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情节故事等等。通过阅读分享会,大家了解到其他同学都在看什么书、有哪些好看的书,这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眼界都很有帮助。同时,对于踊跃举手参与分享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的机会。

image.png

image.png

在阅读推广行动的最后,实践队针对参与本次夏令营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阅读素养调研,以期对当地学生的阅读素养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帮扶助力。本次调研使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设计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调查问卷,指导学生正确如实填写问卷,共计收集纸质问卷100余份,由实践队员手动录入电子问卷系统。

image.png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探寻“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实践,2023年8月9日,崇教队在大赵楼小学开展“四有”好老师教育寻访行动。本次寻访行动共采访了两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分别是大赵楼小学校长赵凯和优秀教师陈建军老师,访谈主要围绕乡村教师的日常工作、与孩子们的互动故事、教学与班级管理上的困难与解决以及对“四有”好老师的理解和展望等方面开展。

image.png

大赵楼小学的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忙”。这里的老师们既是班主任也是科任教师,每天七八节课是常态。陈老师2003年来到这个小学,已经在这所学校20年了。陈老师负责高年级的数学课,

赵校长2001年刚毕业被分到了中学,2019年来到这所小学担任校长,到现在有四年半的时间了。赵校长从未离开过一线课堂,在主责学校的大小事务的同时需要教四个年级的英语课,每周还给各班开设音乐课。

image.png

谈及“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赵校长说:“争做四有好老师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像习主席说的,要有理想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这也是对基层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像理想信念,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哪怕不是非常伟大的理想,哪怕就是说今年我要把这门课教好,把孩子们的成绩稍微提高一点,这也算是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年我要争取做到优秀教师,这也算是一个小理想。当然大的就是为了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扎实学识要求我们不断地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育人能力。有仁爱之心的关键就是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困生,听话的还是淘气的。我有时候觉得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犯错了肯定要批评,该教育的时候得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定期会进行家访,学校的每个老师都几乎认识学校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比于城市的学校更加亲近。赵校长和陈老师执着杏坛,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这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应该有的样子。两位老师在访谈的最后提出了展望,提出未来要努力的方向,也为实践队的队员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image.png

image.png

在这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公益教育行动中,崇教实践队的全体队员都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对孩子们的影响。正心诚意,育人育己。时间虽短,这段旅程仍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良多,从一开始的迷茫与不适应,到最后真挚的笑容和成就感,崇教队与孩子们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崇教队的每一位队员都在尽全力去做一束光,希望这段旅程能够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一段美好的回忆,点燃孩子们内心的希望之火,为他们的未来添上一抹光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崇教实践队

2023年08月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