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最新动态

“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讲座第二十七场至第三十场顺利开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2023-10-27

0

为促进中国教育研究者与全球教育同行的交流与对话,提升师生国际学术视野,维持与增进学术合作,教育学部组织“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系列讲座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讲座和研讨的全球连线对话方式,展现中外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交流对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思考与探究。

北京时间2023年1023日下午3“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讲座第二十场在英东教育楼318教室顺利开展。主讲嘉宾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李军教授李军教授此次来教育学部将围绕“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改进科学(Educational Improvement Science in Global Perspectives)”这一主题,开展为期四天的四场讲座。

第一场讲座主题为“重新关注教育改进”。李军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改进’,‘改进’与‘改变’、‘改革’、‘发展’以及‘创新’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李军教授为我们打开了思考教育改进的大门。他指出,当前的教育改革在理论建构、政策倡导和实践关注方面似乎偏离了增值改进的方向,使得教育无法充分满足不同社会的各种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全球化的挑战,教育改进的重要性变得更加迫切。因此,在第一讲的专题中,李军教授从儒家的探究哲学出发,对东西方背景下的世界性教育改革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质疑和反思。他强调重新关注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改进,意味着我们需要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改进的意义和目标,并探索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路径。

图片1.png

10月23日讲座

10月24日下午3半,“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讲座第二十场在英东教育楼318教室顺利开展。李军教授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构建新型跨学科领域”。李军教授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知识使我们能够发展、测验并实施教育变革,从而实现改进?”围绕这个问题,他强调了改变和改进的区别,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意味着改进,因此在进行教育变革时需要审慎思考。他指出,教育改进科学需要两大领域的知识。一方面是学科知识,即我们生活中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知识,是指对如何使知识在各种环境中促进发展的深刻洞见。李军教授进一步解释到,深刻知识体系包括了解系统运作、理解变化、构建知识和人性化变革四大要素。

李军教授借鉴了工业、商业和公共卫生研究中的改进科学,对教育改进科学出了深刻见解。他指出,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教育改进科学应当包含以学科为导向、系统思维和循证框架三大特点,从而改进全球的学习、教学和学校教育。

图片2.png

10月24日讲座

10月25日下午3半,“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讲座第二十场在英东教育楼318教室顺利开展。李军教授的第三场讲座主题为专业改进共同体”。李军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专业改进共同体(PIC)这一概念。有别于传统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专业改进共同体必须培养改进者个人和/或团队的能力,以形成符合组织特点的、扁平化的、灵活的改进机制和文化如果不建立可持续的专业改进共同体,就无法以可持续的方式改进教育。随后,李军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建立与发展一个专业改进共同体所需要的关键要素以及相关的原则。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专业改进共同体的结构、专业改进共同体的发展等问题同李军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3.png

10月25日讲座 

10月26日下午3半,“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讲座第三十场在英东教育楼318教室顺利开展。李军教授的第四场讲座主题为改进型组织的艺术”。李军教授通过介绍教育组织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现目前教育和学习领域存在的危机引入组织改进的重要性。同时,李军教授指出做出改变的能力是构建改进型组织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随后,李军教授分享了从学习组织演变到改进型组织的必要性,并提炼了改进型组织的改进流程化和特点,以及所需的范式转变。

 图片4.png

10月26日讲座 

为期四天的讲座,吸引了学部国际和国内学生参与深入讨论学习。“异地同心、共话教育”全球连线系列讲座活动将持续进行。请持续关注学部官网活动预告。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