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赴庐山开展优秀文化研学活动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3-11-02
0
2023年10月28日至10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30名同学(含4名珠海同学)在学生工作办公室邱化民主任、王凯老师、石垠老师和方雪媛老师的带领下,赴江西庐山开展研学活动。该活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教育使命结合的理解。
图1 全体研学师生在开营仪式的合影
10月28日上午,师生抵达白鹿洞书院,在文会堂举行了简短的开营仪式。庐山市世界遗产管理处副处长兼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所所长杨德胜首先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教育学部学工办主任邱化民老师随后发言,介绍了本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促进北京师范大学与白鹿洞书院的学术交流,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智慧的了解。
图2 杨德胜所长致辞
图3 邱化民老师发言
图4 王凯老师主持开营仪式
图5 研学师生在开营仪式认真聆听
开营仪式结束后,白鹿洞书院讲解老师带领师生一行深入参观书院。通过参观白鹿洞书院院史陈列馆,师生了解了书院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书院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入的把握。接着,师生依次参观了朱子祠、礼圣殿、明伦堂、白鹿洞、延宾馆、高等林业学堂和棂星门等历史遗迹,感受到了古朴而厚重的历史气息。
图6 研学师生共同参访白鹿洞书院
10月28日下午,教育学部师生聆听了中国书院学会理事、九江学院李宁宁教授的“九江——一个地域的文化胜景与传奇”专题讲座。李宁宁教授从“认得九江--文化认知与框架”、“知道九江--文化格局与特征”、“懂得九江--文化脉络与形态”、“发现九江--文化胜景与传奇”这四个部分分别对九江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胜景传奇进行了讲解,让北师大教育学部师生领略了千年书院的风华和九江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师生们仿佛穿越了悠悠岁月,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图7 李宁宁教授讲座
傍晚时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学团队邀请了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兼浙江大学、上海交大、江西财院、白鹿洞书院、广东砚峰书院教授蔡厚淳老师就“国学智慧与教师修养”进行分享。蔡厚淳教授以“科学与技术是与时俱进的,智慧和美德是穿越时空的”为引,认为中小学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最为深远持久,希望每位中小学老师都要意识到这点,牢记肩上教书育人责任的重担,同时教诲各位将来的老师不断锤炼自己,以承担重担。蔡厚淳教授指出教师的三重境界:授业、解惑、传道。在中小学教育方面,他强调需要实施仁爱教育、抓好“底线”教育。他鼓励各位北师大学子,静下心来阅读国学经典,汲取国学智慧,以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境界,教好书,育好人,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图8 同学向蔡厚淳教授提问
10月29日上午,研学团队一同到达庐山牯岭,感受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印记。庐山花径、庐山石刻博物馆和庐山地质博物馆从书画到地貌,向我们展现了庐山的独特魅力。下午,研学师生一同到达美庐别墅,体悟庐山的历史底蕴。这幢别墅是唯一一处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地方。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仿佛置身于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对日全面抗战的酝酿和决断;“八一三”文告的出台……
图9 庐山花径石刻
图10 庐山“美庐”石刻
接着,师生们来到了庐山会议旧址。“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里不仅是蒋介石发布《抗日宣言》,拉开全民族抗战序幕的地点,也是1959年八届八中全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等三次重要会议的旧址。当大家站在会场的地板上注视着陈列展示的会议图片和资料时,历史与现实交汇融合,彷佛能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庐山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油然而生。
图11 研学师生共同参访庐山会议旧址
最后,师生参观了庐山抗战博物馆和庐山博物馆。庐山抗战博物馆以“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在庐山”为主题,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抗战”、“国民政府夏都”、“庐山图书馆专题”为主要展示内容,复原了“庐山谈话会会场”、“保安十一团指挥部”等场景。讲解老师着重介绍了庐山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庐山博物馆中,讲解员从专业角度为研学师生解读了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家受益匪浅。
图12 庐山抗战博物馆
图13 研学师生在庐山博物馆的合影
图14 研学师生共同参访庐山博物馆
图15 研学师生在白鹿洞书院的合影
本次研学活动圆满结束。研学师生在两天的亲身实践中体会到了庐山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份厚重的教育传承和学术精神。同时,在探寻“九江”价值的过程中,同学们紧扣学科特点与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相信这次研学也能为同学们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使同学们担负起涵养文化自信的教育使命,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为建设“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做出贡献。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