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荣誉殿堂 »个人荣誉

国奖专访丨沈子杰:赤子之心,奔赴所爱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2-12-14

0

3.jpg个人简介·沈子杰

教育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2021-2022学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测排名第二,平均成绩92.96。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广泛参加各项志愿活动。

科研竞赛:

参与一项国家级本基《优势视角下不同水平抗逆学生影响因素研究》和一项国创项目《“中青科教,薪火相传”——志愿者全方位引导定制化青少年科学创新创造部署教学平台》,在《少年儿童研究》期刊上合作发表论文一篇。曾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第三十届“京师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社会实践:

白鸽爱心使者中心舒耘项目志愿者、“回声计划”志愿者,曾参与“强师×冬奥 一起云支教”等志愿活动。

学生工作:

班级雪绒花使者,曾担任白鸽培训服务部干事。 

Part1 关于国奖

Q1:首先恭喜师兄获得国奖,请问您获得国奖后的心情如何?

A1:首先很开心,因为这是对我之前一年努力的肯定。作为转专业的同学能够获得国奖,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其次,我认为国奖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努力地前行。 

Q2:师兄愿意分享一下评选国奖的经历吗?在评选的过程中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又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A2:评选国奖的过程包括提交材料、答辩等,其中给我较大收获的是准备答辩材料的过程。我认为准备的过程也是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系统性反思的过程。反思的过程中,我会梳理过去做的事情,思考自己做这件事的原因,以及这件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澄清自我的过程。我觉得这正是评选国奖过程中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在一步步的追问中逐渐认识自己,并且逐渐思考自己究竟来自何方,最终要去往何处。 

Part2专业学习

Q1:师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吗?

A1:我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听课。上课时我一般都会坐在教室第一排,在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互动,与老师一起交流思考,有疑惑的地方会主动找老师解答,尽量当堂解决。尤其在专业课上,我会更加集中精力。从考试的角度看,认真听讲能够帮助我们在之后的复习时较快回想起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从加深对教育学理解的角度看,老师在课上也会经常分享一些对于教育现象的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理解教育现实。

 Q2:师兄旁听了一些研究生课程,为什么要旁听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又给师兄带来了哪些收获呢?师兄有什么选择旁听课程的建议吗?

A2:我之所以选择去旁听一些研究生课程和比较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想探索自己未来想要研究或者深耕的方向,希望自己在兴趣和能力之间找到一条比较平衡并且适合自己的道路。在旁听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体验研究生的课程模式,其次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建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本科生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涵盖内容广,且仅有一至两门专业课,而研究生课程划分较细致,会涉及一个专业的所有细分方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一个细分领域究竟是在做什么,更好地寻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关于旁听的建议,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保证自己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旁听的课程更多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跟随自己的心,思考自己更想从哪一角度认识教育领域,更想从哪一视角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Part3 课余生活

Q1:师兄在教育的不同领域都有探索,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创业比赛,并获得了丰硕成果。请问师兄在这些活动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呢?

A1:我觉得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了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或者想要做出一个项目而共同努力的感觉和体验非常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断地探索,也收获了很多学习之外的东西,比如珍贵的友谊、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感知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因为在参与很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本科生能够做的事情很有限,这会激励自己不断培养自身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学术水平。 

Q2:师兄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时间管理上一定有自己的感悟,可以给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吗?

A2:我觉得自己比较容易拖延,但是我会愿意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投入大量时间。比如一个学期中投入很多精力打磨一份高质量的作业,认真细致地读一两本书。我觉得这可能比所谓的时间管理,即追求把每个方面都安排妥当更有意义,也是我更建议的。因为我认为一个学期内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选择最重要或最想做的一两件事尽力做好,同时在其他的事情上使自己和规则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就是一种成功。 

Q3:师兄平时是如何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的?有没有缓解压力的好方法?

A3:我压力大的时候会听音乐,也会在可以出校的时候去后海、双秀公园等风景优美的景区游赏。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烦恼会被淡忘,我的心情也得到调整。总之不要把自己局限、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即使无法出校,也可以约上好朋友,在学校里一起散步、聊天、约饭。每个人放松的方式都不一样,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渠道来缓解压力就好。 

Q4:我们看到师兄在课余生活中,积极参加献血、关爱儿童等志愿活动,还是守护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的雪绒花使者,请问师兄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吗?

A4:我参加这些活动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自己一点小小的努力或善举能够给别人带去一点温暖与帮助,这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Part4 展望未来

Q1:师兄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期待呢?

A1:我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在自己愿意长期投入、愿意深耕的教育领域,找到一个教育的“真问题”,并能够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探索,即使这些探索不一定完善,但是至少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尝试过。 

Q2:感谢师兄的分享,采访的最后,师兄有什么寄语给大一的师弟师妹们呢?

A2:我觉得大一的师弟师妹们可以多花时间去尝试、探索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找到自己喜欢、热爱的领域,然后奔向它。因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愈发感觉真正重要的不是外在的成绩或指标带给我们的评价与光环,而是我们内心究竟想要去到哪里,我们最后究竟想要在哪个领域做些什么。所以我觉得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全心投入,可能是大一更重要的事情。而且教育学专业给予我们很多接触不同学科、不同思维方式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看待教育问题。所以我非常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抓住机会,多去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