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荣誉殿堂 »个人荣誉

国奖专访丨伍潇贝:关关难过,关关过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2-12-14

0

6.jpg

人物介绍·伍潇贝

2021级教育技术学专业,荣获2022年国家奖学金。2021-2022学年平均学分绩92.26分,排名第一,综合测评专业排名第二,同时辅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思想积极上进始终向党组织靠拢,经过班级推优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学术科研

积极开展学术科研,聚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研究方向。作为队长主持寒假返乡调研《高中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研究》;参与导师课题《基于社会-行为-认知-情感的在线协作角色互动分析与干预研究》,主要负责协作角色演化特征的计算;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研究量表手册》修订。

社会实践

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深耕厚植”抗逆力小分队、“铎语留青”支教队;参加“百廿校庆”校友访谈、“回馈母校”返校宣讲;参与勤工助学,积累丰富经验;参与多项校内外志愿活动,志愿时长达60h以上。

学生活动

担任行知学社课程部副部长,教育学部学生会新媒体中心成员。加入教育学部足球队,参加校运会足球射门项目;参加未来教师素质大赛。 

PART 1  有关国奖

Q1:首先恭喜师姐获得国奖,请问师姐在得知获奖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A1在准备答辩时,我仔细梳理了过去一年中的点点滴滴,已经觉得非常满足。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想这对我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经历。得知自己获奖之后,我有些惊讶,甚至怀疑是不是其他同学“放水”了。不过我一直是比起结果更看重过程的人,在过去的这一年,包括准备国奖答辩的过程,我都有很多收获和感触,获奖的结果于我而言是一种惊喜,但过程则更加弥足珍贵。 

Q2:请问师姐对于国奖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获得国奖对您来说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与影响呢?

A2国奖是对大学生在过去一年里的学习、科研、竞赛、学生活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国家对我们的努力、成长的一种认可和激励。其实我参与的学生活动相对较少,也没有什么特长,所以我认为国奖更多的是对我学业成绩以及科研成果的认可,也是对我之后继续努力学习、踏实做事的一种激励。 

PART 2 专业学习

Q1:大学的专业课丰富多彩,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专业一定是重中之重。请问是什么原因让师姐在大一就选择了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呢?经过一年的学习,现在师姐对于教育技术学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看法呢?

A1高中时我很想学习计算机专业,所以填报志愿时也考虑了所谓“计算机专业平替”的教育技术学。可以说,来到这里是一次机缘巧合。后来,我发现实际上根本没有“替代”一说,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性质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之外,还要有人文关怀和对教育现象的敏锐感。在得知教育技术专业的绝大多数人不能完全胜任计算机相关工作时,我非常难过和沮丧,也产生过动摇。当时,我向我的导师辞晓老师、师兄师姐以及计算机专业的朋友倾诉了自己的迷茫,获得了很多建议,并开始了新的思考。后来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科研探索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对教育的认同感,对于技术的应用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当我站上讲台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非常享受在作为一名教师时孩子们目光紧跟着我的感受;当我尝试科研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曾经经历过的、现在正在发生的教育改革都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迹可循的。计算机技术是当下非常热门也非常实用的一种工具,但工具最终还是要“使用”的,而我要做的就是将工具更好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为孩子们搭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Q2:师姐在教技课题中对自主学习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那么请问师姐有没有什么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呢?

A2自主学习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能力。从过程的方面来看,它主要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三大阶段。从能力的角度来看,它又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行为等因素。在论及自主学习的方法时,我认为我在个人学习过程中做的比较好的就是计划和监督。我不经常做特别长期的计划,比如规划我十年之后会在哪里、做什么,于我而言这些都太遥远。更多时候,我会做比较详细的短期计划,比如说这一周内我要完成什么,今天的任务是什么,有时候走在路上我也会规划一下短期内的安排。短期内清晰的规划会让我有一种安全感,也能让我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合理分配任务。

对于自我监督,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向来谈。首先是技术方面,现在有很多监督、打卡类的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学习起到激励、督促作用。我平时会用打卡软件来记录学习时间,这可以让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其次是个人方面,我认为在开始学习或工作之前要排除各种干扰,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另外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保证自己沉下心学习,比如不能太困、不能太兴奋等。第三个方面就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伙伴间可以互相鼓励、分享心得、督促彼此的学习进度,这些相互的影响都非常有益。

自我评价方面,主要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能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尤其是不能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放在一起比较。客观的评价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想做到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某段时间感觉比较心浮气躁,总结时就可以多想想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同样,如果某段时间感觉压力较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可以去看一下自己已经完成了哪些事情,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Q3:师姐不仅在专业课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还同时辅修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请问师姐为什么选择辅修这门专业呢?对于那些有辅修意愿的同学,师姐有什么建议吗?

A3选择辅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出于我的个人兴趣。虽然我的志向已经从计算机完全转变为教育技术,但并不意味着我对计算机本身没有兴趣了。通过比较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我觉得大数据专业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对我更有吸引力,因此选择了辅修这个专业。其次,这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数理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来相对热门,主要开设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等数据处理相关的课程,以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性课程,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工具性。如果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技能,那么之后不管是从事教育研究还是教育实践,这些技能都会很好地发挥它们的脚手架作用。

对于有辅修意愿的同学,我建议首先要想清楚辅修的目的。辅修之前,考虑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为了双学位,还是为了兴趣,甚至是根本没有想法、只是因为从众才选择辅修。对于专业和课程选择,需要谨慎思考,一旦选定了再想改变或退课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当然,我也建议大家放手去做,毕竟大学的学习时间相对充裕,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PART 3  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

Q1:师姐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多项志愿活动,请问在这其中有没有让师姐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A1我觉得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有“回应”的事情。虽然志愿服务是不求回报的奉献,但如果得到了对方温暖的回应,我还是会很开心。我去年参加了一项给山区小朋友写信的活动,在一个月之后,小朋友就寄来了一封回信。虽然他的字有些歪七扭八,句子也不怎么通顺,但我心里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好像陌生的小朋友隔着遥远的距离与我建立了一种奇特的关系,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参与给他带来的温暖。第二种是能够引起换位思考和反思的事情。学校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是很辛苦的,工作时间必须全程站立,提醒同学佩戴口罩,辅助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我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之后,每次去做核酸我都主动戴好口罩、提前出示身份证、自觉扫码登记信息,这些很小的事情会给志愿者带来很大的便利,这是一种切身感受之后的换位思考。第三种是温暖的事情。志愿活动本身是为了给他人送去温暖的,但也会有很多人为志愿者送来温暖。今年六月,学校有段时间在餐厅向同学们免费供应梨汤。我当时作为志愿者,主要负责介绍梨汤的来源、辅助发放梨汤,餐厅里的阿姨特别热心,在短短的一小时里为我端来了好几碗梨汤,以感谢我对她们工作的支持。这件事让我感觉非常温暖,在做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他人的关怀和体贴。 

Q2:我们了解到师姐在学生工作中也是非常活跃的:加入新媒体中心、参与勤工助学等等,那么请问师姐是如何合理平衡工作、实践与学业的呢?

A2相比于高中,大学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学业时间则更加自由。比如说勤工助学岗位和学生会工作,都是集中在某个时间段进行的,只需要提前预留好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工作就可以了。课堂时间外的时间都是可以自主安排的,可以将工作和其他事情的时间除去,对剩下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

实践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在寒暑假去完成的,比如说返乡调研、返校宣讲、支教和暑期社会实践,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上没有冲突,提前做好个人规划、关注申报信息就可以了。 

PART5  未来展望方面

Q1:请问师姐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您对于未来的学业和职业有什么样的规划与展望呢?

A1满意。对未来学业方面的规划,一方面应该还会继续修读教育技术专业,希望自己能从专业课中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更多有用的技术,并将它投入到实践当中、使它产生真正的价值。职业规划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有些遥远,所以我暂时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希望师弟师妹们都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追求和乐趣。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