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讨会圆满举行
教育技术学院
2023-12-19
99
为深化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规模化开展,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质量,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讨会于2023年12月1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指导,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承办。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发展现状、实践路径及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数字教育研究推广部主任季茂生,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书记吴颖惠,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智慧办主任刘大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李玉顺,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青岛市崂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信息技术与评价负责人张泽治,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管雪沨,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高山以及北京市各区教委人工智能教育责任主管部门以及海淀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试点校等领导和专家参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代帅老师主持。
研讨会首先由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进行了分享,从“依托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场景”、“践行融合理念,变革教与学方式”、“坚守教育初心,构建教育坐标新体系”和“展望与思考”向各位到会嘉宾分享了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呈现了学校信息化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迈向智慧校园发展的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就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做了主题报告,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科学教育加速发展的复合进程下,人工智能教育顺应国家课程标准时代要求,在基本环境、课程发展、实施路径、教师队伍发展、学校人工智能育人体系建构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日益成长,阐述了人工智能教育当前进程、发展趋势,以及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径与重点,提出应从科学教育时代发展的迫切出发,深化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与此同时,来自青岛市崂山区、常州市天宁区、北京市东城区等地以及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区域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展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构、深度实践推进和有效路径的持续探索。张泽治主任介绍了青岛市崂山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创新,呈现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崂山模式。崂山区自2018年起,高层次建构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体系,并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深度推进,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全区教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管雪沨以一线学校如何有效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角度,分享了围绕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核心内容,从符合小学生认知需求、合理的学习设计、创新的学习方式融入、有效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实施等,切实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育人成效。高山以一线教师的身份,分享了北京市第二中学在人工智能课程整体框架设计、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成果等,呈现了二中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及丰硕的育人成果。丁建军从“课程建设背景”、“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课程内容及体系结构”和“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四个方面介绍了海淀实验二小人工智能课程架构设计、开发与实施情况,体现科学教育增值学生深度学习体验与高品质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科大讯飞代表徐剑秋分享了基于和央馆合作的人工智能课程支持的教育实践案例,加深了与会者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认识。
随后,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智慧教研办公室刘大鹏主任发表了讲话,他表示此次研讨活动非常有意义,并详细介绍了海淀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对海淀区各实验学校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倡教师们要高度关注并与思考如何进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下的创新人才教育,努力探索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学生爱科技、爱探索、爱学习的综合能力,奠基学生持续科学实践的兴趣。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数字教育研究推广部季茂生主任在讲话中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内容安排,表示此次活动融合京内、京外人工智能实践案例与智慧,为来自全市的各区参与领导、老师及和海淀区各实验学校搭建了交流平台。他强调,教师智慧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智慧校园建设是北京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当下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教育应在北京教育数字化发挥发展的当下进程中发挥更引领的作用。
通过各方专家的深度交流和分享,依托央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推广应用活动,本次研讨会呈现了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前沿状态、优秀案例及实践趋势,为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为教育强国进程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贡献专业力量。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