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最新动态

第二届“全球视域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2024-09-10

0

2024713日至14,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和惠妍国际学院“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教育发展和国际交流空间1896-1952”国际联合研究项目承办、《教育学报》《教育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全球视域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本届会议继续以“全球视域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为主题,围绕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教育空间、个体、媒介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与哥廷根大学、鲁汶大学、丹佛州立都会大学、德国莱布尼茨教育媒介研究所等高校与研究机构学者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jpg

线下参会学者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孙邦华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教授致辞。两位教授对来自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与会学者表示欢迎,此次会议作为“全球视域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主题系列学术研讨会的第二届,依然关注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讨论议题更加细化深入。希望会议能够继续在惠妍国际学院国际联合研究项目的依托下,从历史逻辑、全球视角对近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与实践逻辑等方面展开探讨,致力于学界研究最新动态,推动课题研究迈向新的高度,以文会友,共话学术。

 

2.png 

孙邦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3.png

 

施克灿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713日上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超研究员、美国丹佛州立都会大学助理教授马子尧博士、德国莱布尼茨教育媒介研究所李凯一博士、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昶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齐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顾年茂研究员、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杨丽娟研究员、山东航空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王德胜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慧梅教授,围绕“跨国知识与民国中后期农业政策”“十八世纪皇帝私人会面、书面交流等与官场专业化”“民国时期海外教育电影的本土化”“国际教育考察来华与中国教育考察团访欧”“邰爽秋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近代卫生教科书与细菌知识在华传播”“民国地质学教科书与科学教育”“中国百年小学德育教科书”“清末民初民众识字率”等主题进行汇报与交流。

 

4.png 

线下学者进行汇报与交流(一)

 

713日下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德国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客座教授、惠妍国际学院国际联合研究项目外方专家Dominic SachsenmaierChina as a subject of learning in Europe: Comparing the 1920s and Today为题进行讲演,就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欧洲汉学研究等问题与线上、线下学者展开对话。主旨讲演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幸副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研究生李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铭雨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沈文钦副教授、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助理教授黄肖昱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乙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靳帅,分别以The Japanese Left-Wing’s Understanding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Education after 1949“重新思考‘五四’后西方教育学的本土化”“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师心态失衡问题再探”“学术中心边缘理论的历史起源、多学科扩散与当代反思”“民族主义、苏联马克思主义与美国进步主义史学:新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三重变奏”“江苏省立师范学校布局中的纷争与博弈(19121918)”“江苏省教育会与国民大革命中的公民教育运动(19241927)”等为题汇报,与会学者们围绕以上内容,展开细致深入的讨论。

 5.jpg

 

 Dominic Sachsenmaier教授进行主旨讲演

 

6.png 

线下学者进行汇报与交流(二)

 

713日晚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水鑫怡、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张诗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郭雨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生熊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王俏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杨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刘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孙加龙,对“革命根据地历史教科书与中国话语实践”“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教科书的中华民族认同书写”“近代国文教科书的传统道德演化”“打倒军阀声浪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季报》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中国社会教育概念溯源”“中国与巴拿马博览会教育馆”“全球史视野下的晚清通俗画报”等内容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刘齐副教授、李凯一博士展开一一点评,为论文后续完善提供了宝贵指导。

 7.png

 

线下学者进行汇报与交流(三)

 

714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小燕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李永副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周颖博士、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研究生宋娜、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李枝航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冯淼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Ilaria Sanviti、浙江省博物馆熊彤副研究馆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湛晓白副教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陈非儿博士,就“近代综合性大学师范制度”“孟禄访华与国立东南大学关系”“中国政治、教育改革与杜威”“刘光蕡的职业教育构想”“20世纪20-30年代的比较教育学科”“基督教女青年会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劳动教育”“晚清民初美国寓华女传教士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杭嘉湖地区社会文化事业与社会精英”“清末民初语文教科书中的民族话语与民族意识”“两战时期中国的侨教规划与愿景”等主题展开汇报,与会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启发思考。在期刊编辑面对面环节中,《教育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涛副编审、《教育史研究》编辑汤浩泽,结合自身从事编辑的经验,同与会学者对论文撰写与投稿展开交流讨论,现场氛围热烈。

8.png 

线下学者进行汇报与交流(四)

 

 9.jpg

闭幕式

 

此次研讨会就理解与探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独特路径、对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确立、世界教育现代化普遍规律背景下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独有路径与历史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国际、国内的教育史、全球史、近代史等领域学者搭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不断推动学术研究有突破性进展。

第二届“全球视域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