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青年担当】教育学部载育队赴山西左权县顺利开展教育公益行动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4-09-18

0

“京京业业”赴支教,“晋心晋意”育英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载育队在教育学部团委书记赵爽老师的带领下,于2024721-729日前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南街爱乐希望学校,开展为期九天的“教育强国 青年担当”教育公益行动,并在当地完成多项调研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当地团委、教育局、学校等单位提供各项宝贵的支持,各位队员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工作态度,保障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携手共绘了一幅斑斓多彩的画卷,犹如五色丝线交织而成的锦绣华章,金辉、翠绿、鲜红、水碧、天蓝,五色斑斓,交相辉映。 

一、集结与准备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为纪念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得名。左权县是晋冀鲁豫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于2019年被批准退出国家贫困县。

1996年以来,左权县先后五次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左权县不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

载育队所前往的支教地点为左权县南街爱乐希望小学,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左权县城关镇南街村办校,199710月,由北京音乐厅、山西省团委援助,扩建为县直寄宿制学校。近年来,该校先后荣获国家小学生作文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晋中市体验教育示范校晋中市红领巾示范校晋中市三育人先进集体、成为国家、省、市、县多项课程改革实验基地。

图片1.jpg

1 左权县南街爱乐希望小学

77日晚,载育支教队的全体队员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磨课。此次会议由队长陈家树主持,旨在提升队员们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为即将到来的支教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此次磨课会议不仅加强了队员们的教学技能,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准备支教活动,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720日下午,载育支教队全体成员与带队教师赵爽老师通过线上平台召开了行前大会。此次会议旨在于出行之前为所有队员讲解支教地的各项情况与支教过程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支教队能够顺利出行、完成支教任务。

图片2.png

2 行前大会 

二、启程与开营

721日早上8点,除去3位自行前往的同学,其余7位同学在赵爽老师的带领下在北京丰台站集合,共同前往太原南站。

下午4点,载育队全体成员正式在左权县南街爱乐希望学校集合。

图片3.png

3  集合合照

下午5点,载育队全体师生与左权县团委、教育局有关领导,以及南街爱乐希望学校校长、五年级年级主任等校领导见面,并召开碰头会,商讨确定接下来一周的具体事宜。

图片4.png

4  碰头会议

722日早上八点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强国 青年担当教育公益行动夏令营在左权县南街爱乐希望学校开幕。左权县教育局原书记、团委李书记、教育学部赵爽老师、学校刘校长分别致辞,并由赵爽老师向刘校长转交教育学部的文创纪念品作为感谢。

图片5.png

5  开营仪式 

三、课堂教学与红色寻根

1、信念引航“筑梦未来”

在信念引航方面,陈家树开展的国学启蒙课程和廖俊华开展的历史课程等多门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引领学生崇礼向善。图片6.jpg6 国学启蒙

图片7.jpg

7 历史课程

与此同时,队员们也设计了科学科普(庹佳琪)、自然生物(尤雅玲)、趣味数学(杨茂鑫)等科学探索类课程,锻炼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科学实践中感知创新的乐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筑梦未来。

图片8.jpg

8 科学科普

图片9.jpg

9 自然生物

图片10.jpg

10 趣味数学

图片11.png

11 学生展示

 

2、素质领航“拔尖培育”

在多样化素质培育上,支教队设计了体育与美育课程。

在体育方面,杨茂鑫和李涵之开展了趣味足球和趣味排球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同时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

在美育方面,队伍开展了音乐(李涵之)、美术(付紫逸)、舞蹈(陈悦)、手工(尤雅玲)等艺术类素养课程,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水平。

图片12.jpg

12 趣味体育

图片13.jpg

13 音乐课程

图片14.png

14 美术课程

图片15.jpg

15 舞蹈课程

图片16.jpg

16 手工课程

3、心灵护航“护苗成长”

针对心灵护航护苗成长,队伍开展弱势群体关怀技巧培训,由关茹忆带领设置了手语和盲文、急救知识等课程,让学生了解聋人和盲人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增强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加强学生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

支教队心理团辅教师还专门设计心理团辅趣味课程和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守护心灵健康成长。

图片17.jpg

17 手语课程

图片18.jpg

18 急救课程

4、阅读助航好书共读

支教队设置语文阅读与趣味英语阅读活动助力好书共读。

语文阅读教师王宜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观影、讨论、读后感分享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趣味英语阅读教师陈悦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英文作品,提升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增强跨文化意识和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该活动,队伍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图片19.jpg

19 语文阅读

图片20.jpg

20 英语阅读

5、文化导航历史寻根 

2024728日上午7:30,载育队全体成员前往左权县麻田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太行精神主题团日活动,调研当地的红色文化。同时,临时团支部也在此开展一次主题团日活动

左权县原名辽县,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此的左权将军,1942918日更名为左权县。左权县麻田镇曾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驻地,见证了华北抗战中众多的历史事件,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载育队此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探寻太行精神在当下的继承与发扬。

队员们依次参观了麻田镇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数字体验馆、旧址三处景观,根据讲解员的讲解,深入感受到了热血的革命岁月。在当地,队员们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抒发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图片21.png

21 参观红色基地

图片22.png

22 参观红色基地

载育队的队员们不仅前往了麻田镇,还参观了左权县将军广场、毛泽东纪念馆和辽县抗日战争纪念馆,深入调研了左权的红色文化。

红色是左权县最鲜明的底色,从八路军总部迁到麻田镇,到左权将军在此牺牲改名,每一步都彰显着左权人民的红色革命岁月。 

四、主题调研

1、漳漕村乡村振兴调研活动

724日上午9:00,在左权县教育局原书记的安排下,载育队赵爽老师、付紫逸、庹佳琪、杨茂鑫四人乘车前往左权县芹泉镇漳漕村,开展了一场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深度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漳漕村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漳漕村的全面振兴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左权县教育局驻漳漕村工作队左权县教育团工委书记原东红和驻村第一书记赵志强的带领下,队员们走到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漳漕村的农业生产情况、特色产业发展、教育资源状况、村民生活和文化风貌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图片23.png

23 调研活动

724日晚7点,支教队队员赶赴桐峪镇,听取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桐峪镇石窑坪村书记助理宋钰琛有关选调生在乡村振兴中实践的讲座。宋助理提到自己在选调过程中很多难忘的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左权这篇热土和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提出对左权县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与会同学积极听取报告。

图片24.png

24 讲座报告

2水色心灵生命教育主题调研

生命教育主题调研活动主要由队员廖俊华承担。一方面,廖俊华承担心理课程的教学,在心理课程上,他开展了一堂生命教育讲座,对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宣讲。另一方面,廖俊华通过问卷收集学生们的数据,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调查他们对当地生命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情况。

孩子们的内心是最澄澈的,而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保护心灵勿使惹尘埃。而生命教育就是一种清澈的颜色,如水一般,它润物无声,力图让孩子们澄澈的心灵不受侵害。

图片25.png

25 心理课程

3最美乡村教师主题调研

730日,在支教活动圆满落幕后,载育队成员带着对乡村教育深深的敬意,特别选取了左权县两位杰出教师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线上访谈。这两位教师,一位是扎根县城数十年,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孩子们求学之路的老教师李老师;另一位则是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城市优渥条件,毅然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张老师。

访谈中,李老师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与这片土地不解的情缘,以及多年来面对教学条件艰苦、教育资源匮乏等重重困难时,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一步步克服困难,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他的故事,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生动的诠释,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而张老师,则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起与城市学校的桥梁,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张老师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推动家校合作,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包容、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她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乡村教育的面貌,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我要给孩子们一滴水,我就要拥有整片海洋。蓝色是海洋的颜色,也是天空的颜色。教师的胸怀像海洋一样广袤,接纳无数细流,倾尽所有奉献给孩子们。同样,教师也推动着孩子们飞向更加开远的天空。尤其在左权这种小县城中,我们更能看到教师们这种最真实的底色。 

五、实践总结

7月27日下午,载育支教队与南街爱乐希望学校共同举行了结营仪式。本次结营仪式仪式由载育队队员廖俊华主持。

图片26.png

26 结营仪式

在结营仪式上,载育队队长陈家树老师对本次支教进行总结,并带领全体成员共同观看支教期间载育队记录的教学时光短片,回顾了在支教期间载育队员与学生们之间的点点滴滴。随后付紫逸、廖俊华、庹佳琪为大家展示学生在夏令营期间的优秀作业和学习成果。并且陈悦、陈家树、李涵之、关茹忆分别带领学生们表演课程中排练的节目,分别是舞蹈《你笑起来真好看》、朗诵《中华颂》、身体打击乐和手语表演《虫儿飞》《年轻的战场》。最后,10位队员也表演了歌曲串烧。

图片27.png

27 仪式上队长发言

图片28.jpg

28 学生表演

图片29.jpg

29 队员表演

金色象征着丰收,也象征着珍贵。在一周的课程学习中,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就是一块块金子,等待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也是教育的意义。对此,载育实践队的队员们也有自己的感想。 

图片30.jpg

30 陈家树

陈家树:穿过长长的太行隧道,就是山西,夜的底色变得凉爽。我们就在红色的左权停下了。

初到左权,我被这里的山川景色所震撼,同时也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所打动。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欢迎着我们,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所在——为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带去希望与梦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挑战。有时候,我会因为孩子们对某个知识点的难以理解而感到焦急;有时候,我也会因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有趣而自责。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艰辛与伟大。

除了教学,我还被这里的人们深深感动着。虽然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但县团委、教育局、学校的老师们仍然竭尽所能为我们提供支持。当地的居民们也对我们非常热情,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的感激和支持。

在左权,每每有风吹来,我就想,这风吹过了家里,有家的味道。

图片31.jpg

31 杨茂鑫

杨茂鑫:感谢短暂的相遇。

与支教队大家的相识如开宝箱一般有趣,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令人羡慕的闪光点~

和学生们的相处不像曾经支教那么生涩了,特别是作为班主任不得不故作严厉,有时候还得和他们斗智斗勇;当然也会担心成为最远距离的老师,但最后合照时还是会被来合影的学生感动到。

相处虽然短暂,但衷心的希望给你们带来了有意思的课程,有意义的启发~或许支教的意义并不在于带去了多少知识,而是是否能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成长的种子。

图片32.jpg

32 廖俊华

廖俊华:在山西的9天,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间。无论是雨后灿烂的夕阳,还是夜晚无污染的星空,抑或是小朋友们热情的笑脸和听话的表现、时隔很久很久以后在诸多领导面前的正式场合的主持,很多很多的刹那,总是让我觉得自己收获满满。感悟到人生和教育的价值,这才是我愿意从事教育这个行业的原因之一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次与左权相遇。

图片33.jpg

33 关茹忆

关茹忆:很高兴今年能够来到红色左权,跨越千山万水,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同学老师和一群可爱的孩子。一周的时间真的很短暂,仿佛还在准备着开营第一课,忽然就已经结营了,回忆起其中的温暖、欣慰、辛苦、困扰,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每一步。每次支教我都有这样的感受——不管有多累,只要站上讲台,就又能够充满动力,孩子们总是带给我们惊喜、感动。站上讲台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而我们同时还能为当地的学生们带去灵感和启发,载育队,不虚此行!

图片34.jpg

34 陈悦

陈悦: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就这么顺利而又平静的结束了,有遗憾、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一周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南街爱乐希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以及赵爽老师和树队长的安排带领下,我们十位载育队队员通力合作、互帮互助,不仅顺利完成了在南街爱乐希望学校的授课任务,还超预期地完成了在产业基地进行的参观访谈任务以及红色基地的研学任务。我也因此在顺利开展十个课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以及结营仪式排练任务的同时,还完成了2篇千字访谈的整理以及1篇调研报告的撰写,收获了非常充实的实践经历并提升了课程教学和报告撰写的能力。从互不相熟、忐忑不安,到形影不离、依依不舍,要有多幸运我才能遇到载育队这样一群可爱又努力的人。山一程,水一程,山水一相逢。遇到过困难,也充实了经验。此行不虚,亟盼来年再见!

图片35.jpg

35 李涵之

李涵之: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同学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与他们课下明媚的笑容都让我觉得十分幸福。尽管教育资源匮乏,我仍旧看到了潜藏在同学们身体里无限的创造力。这是一次心灵成长和自我反思的旅程,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

 

图片36.jpg

36 庹佳琪

庹佳琪: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应该是“幸运”。非常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个温暖有爱、各显神通的团队;非常幸运,能遇到这样一所全力配合、认真负责的学校;非常幸运,能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热情、富有创造力的孩子。这是我的第一次支教,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我想不管再过多少年,我都会想起这一次经历,想起这个小城夏天。

我曾经以为自己从课堂、书本和网络里看见过很多人和事,但是这一周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看见”。看见乡村、看见城市、看见教育、看见“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开复盘会之余,也在一遍遍改教案、改PPT、写课后反思总结,很高兴我的科学科普课引起了小朋友探索世界的兴趣,更高兴看见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其实这七天,我内心时常惶惑地思考“我们究竟能改变些什么”,也想过萍水相逢或许根本毫无意义。可是现实让我看见,改变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不仅发生在学生身上,也发生在我身上。在看不见的地方,也许更多的改变正在发生着。

也许这就是所有教育者的内心想法:哪怕能改变那么一点儿也好啊!

毕竟,“这条小鱼在乎”。

图片37.jpg

37 王宜敏

王宜敏:“在蝉鸣不止的夏天我们短暂交错,尾声潮落,感谢你们的出现温暖了我”

支教结束,一部分我会永远活在24年夏天的左权。翻看相册,过去的一周更像是一场梦,而我们在彼此的梦里种星星

从第一次登上讲台暗暗鼓励自己不要害怕克服讲台恐惧症到最后一天设备出问题游刃有余的在30分钟内合理安排好时间讲完最后一堂课跟孩子们道别,是相互成长。

图片38.jpg

38 尤雅玲

尤雅玲:大学三年三次支教,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最喜欢的一次。

一开始就知道支教条件不太好,然而第一天到的时候,被子是新的,暖瓶是新的,排插是新的……一切都是特意为我们准备好的。条件不好,但是学校尽力提供给我们最好的条件,有任何问题都尽可能地为我们解决,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真正站到了讲台上,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更多是希望自己能尽全力地讲好课,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连上两节课就口干舌燥,倍感疲劳。认认真真地讲课,才发现自己仍有很多问题,才发现想要成为一名教师,一纸资格证远远不够。

孩子们正处在天真无邪的年纪,有什么矛盾一转眼就忘记了,吃着零食看见你也会积极主动地分享。看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笑容,真心祝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很幸运,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们。伟大的爽姐和树老师,为我们“遮风挡雨”,茂鑫姐教学生二进制,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每每和佳琪聊天总是很愉快,茹忆常常喜欢坐在操场上看天空,小廖老师风趣幽默,悦悦老师的舞蹈太美了,紫逸随手一画就很好看,涵之真的搞笑又帅气,“孩子王”宜敏当之无愧。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快乐而充实。

特别感谢这次支教,感谢与大家的相遇,离别匆匆难免遗憾,愿我们一切顺利,期待未来再相逢。

图片39.jpg

39 付紫逸

付紫逸:一开始看见小孩子们,感觉长大其实也没有那么好。眼前的是孩子们纯洁的眼神,稚嫩的华语,欢欣的尝试,那样美好的景象,仿佛带我回到了曾经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童年时光。

其实转念一想,长大了也有长大了的价值。从孩子到一个成年人,再从一个成年人融入到孩子们中去,以成年人的形象去参加支教,参与公益,为孩子们带去美好、知识和欢乐,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价值。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作为实践队的一员,队员们互相帮助,老师的尽心指导,都让我感觉到别样的温馨与感动;作为讲台上的教师,我惊讶于孩子们带给我的惊喜与前所未有的独特成长。纸短情长,难抒情分,铭记于心,唯有难忘。

图片40.jpg

40 结营大合照

图片41.jpg

41 队内讨论

图片42.jpg

42 队员合照 

在短暂的支教生活中,载育队的队员们和学生们共同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时光。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让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欢笑和感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厚植了爱国爱教情怀,为青年在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主动贡献青春力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在今后的日子中,必将继续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宗旨,继续进步,不断成长。


 

撰稿丨付紫逸

供图丨载育队

教育学部载育队

2024年8月4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