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简讯

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 专家指导系列研讨会(大兴)成功召开

教育技术学院

2024-09-12

0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深入领会北京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创新和校园治理水平,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辐射和传播北京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和经验,提升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水平,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专家指导研讨会,对全市17个区智慧校园示范校工作进行学术指导和实践引领。本系列研讨会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承建)协办。该系列研讨会的第一场于2024年9月12日在大兴区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成功举办。

image.png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数字教育研究推广部主任季茂生,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军副教授,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通州区教育发展研究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以及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大兴区第一中学、清华附中大兴分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南校区、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小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等领导和专家参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代帅老师主持。

研讨会首先由李玉顺教授就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做了主题报告。李老师从当下教育创新进程、智慧校园领域发展、北京市智慧校园推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详细阐述了素养导向下的育人方式变革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进程的逻辑关系。提出智慧校园内涵与发展特征,从数字化设施、系统整合性、系统开放性、场景融合水平、数据赋能价值、教与学特征、办学能力表征等方便呈现中小学智慧校园发展内涵,强调智慧校园由建设为主转向深度融合应用,推进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教育体系变革的内生性变量,加速育人方式变革和学校综合治理升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主要内容,提出以基础资源、特色资源、学科性工具服务为基础,以数据赋能、以互联网生态为支撑,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并指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工作中呈现的“全场景融合加速、教育数据显效、智能技术赋能、模式建构多元”系统性变革发展特征,为参与区域、学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发展方向和策略路径。

image.png

与此同时,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分享了学校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和探索。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张文凤书记介绍了学校以技术为基础、以课题为引领,以资源为保障,以师生数字素养为关键,聚焦联合教研、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综合考评、家校共育等5个方面系统性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着力构建数字教育时代学校治理新体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朱会宾主任从智慧校园建设历程、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智慧教育未来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设计,持续性地探索技术赋能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尹博雅老师介绍了学校聚焦智慧化环境建设工程、数字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工程、师生数字素养促进工程、机制理念引领创新工程等四大数字工程,助力深层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多角度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全方位支持师生素养提升、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随后,首都师范大学刘军副教授对三所学校的案例分享进行了整体反馈,刘军副教授提出,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结合学校智慧教育的内生性需求发展为导向,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技术解决教育教学深层次的问题,聚焦素养导向的育人方式变革,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学校双师课堂实现了学科内部的双师以及跨学科整合,作为典型案例建议在区域及北京市层面进行推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进行智慧校园的整体布局与建设应用,积极思考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作为新建校,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尤其智慧化的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具身体验创造了可能,真正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最后,对三所学校深化智慧校园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数字教育研究推广部季茂生主任高度认可了大兴区、通州区、经开区以及学校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学校应该进一步结合办学特色,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创新。

通过各方专家的深度交流和分享,以及学校融合应用的展示分享,本次研讨会呈现了北京市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发展的前沿状态、优秀案例及实践趋势,为加快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创新和校园治理水平提供了清晰路径和实践方向。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