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 专家指导系列研讨会(房山)成功召开
教育技术学院
2024-09-13
0
在教育创新迈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发展进程的时代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总体部署,深入领会北京市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创新和校园治理水平,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辐射和传播北京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经验,提升基础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水平,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专家指导研讨会,对全市17个区智慧校园示范校工作进行学术指导和实践引领。本系列研讨会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承建)协办。该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于2024年9月13日在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数字教育研究推广部主任季茂生,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颖副教授,以及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教育信息中心、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房山区城关小学、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等单位领导、主任及教师参会。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代帅老师主持。
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吕宝新主任致辞,代表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欢迎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并期待与一线学校互动交流、共享经验。
研讨会首先由李玉顺教授就中小学智慧校园的新特征与发展趋势做了主题报告。李教授指出,智慧校园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系统性变革的实践对象,其发展不再局限于技术赋能,更是教育与技术双向奔赴的创新进程,是涉及学校办学实践中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治理能力的全面变革。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逻辑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跃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一变革要求教育者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利用技术手段加速推动课堂教学的微观实践变革,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高阶化育人课堂生态创新,李教授通过案例展示了技术如何赋能深度学习的发生。李教授强调,智能+已成为智慧校园的新特征,数智技术全面调优、增强和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并加速成为现代教育体系变革的内生性变量,由此,智慧校园发展更加注重系统性变革和生态构建,包括教育数据有效利用、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全场景教学创新以及信息化发展多元模式构建。基于上述智慧校园发展时代内涵,李教授呼吁教育工作者积极拥抱技术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以适应教育强国进程及智能时代发展需要。这些观点为各区域和学校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带来了专业指导,同时也为智慧校园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等分享了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和探索。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陈德收校长介绍了学校如何聚焦素养导向下的育人方式变革,从数字基座、基础环境、融合应用、师生素养、机制创新等方面体系化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并围绕教学、教研、课堂、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郝寒雪主任提出学校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聚焦精准教学、智能测评、智慧课堂、智慧阅读、智慧管理、家校互动、校园安全、智慧体育等多业务域的融合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痛难点问题,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段秀明主任详细展示了学校智慧教育平台及其具体应用,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和周颖副教授对三所学校的案例分享进行了系统的反馈。周颖副教授指出,三所学校围绕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系统性思考,建议学校明确远期发展规划,并通过持续的建设进程,分阶段、有重点地实现学校智慧校园长期目标。她还强调了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应重视收集师生的意见,形成自上而下规划实施和自下而上实践生成相结合的智慧校园创新发展范式,并在这一持续的进程中,推动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学习支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为此,她提倡以课题研究引领,开展循证化教学改进,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李玉顺教授则提出,作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具有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标杆引领意义,应积极思考学校的示范引领价值,建议学校结合现代化办学特征和发展特色,进一步总结和提炼阶段性研究成果,并立足这一视角,努力建构数智技术对学校办学系统性赋能的作用,努力覆盖课程、课堂、学习、评价、治理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业务场景。
在交流互动环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教育信息中心苏莹主任介绍了门头沟区近期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方面的规划发展和初步成果,并指出在未来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将以试点校带动全区共同发展。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吕宝新主任介绍了房山区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情况,并强调智慧校园建设要融入到教、学、研、评、管各个环节,最终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数字教育研究推广部季茂生主任季茂生主任强调,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智慧校园建设对教育教学创新产生了正向影响,并能从数据上呈现出学生能力和学校管理效率的提升。面向未来发展,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提升学校对智慧校园的定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提升学校特色建设,让建设成果具有辨识度;三是提升研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四是加强人工智能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从技术驱动逐步转向双向融合创新,践行”应用为王”原则推动智慧校园发展下的学校数字生态。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房山区、门头沟区智慧校园的整体建设成果,并通过专家深度交流和分享,为提升智慧校园示范校的示范成效,加快推进区域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发展,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创新和校园治理水平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实践方向。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