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青年担当】教育学部育梦队赴黑龙江绥滨开展教育公益行动
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4-10-09
0
2024年6月26日至6月27日,教育学部育梦队于黑龙江省绥滨县地点开展教育公益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学部主办。班建武、王凯老师及郭芮玮同学等,共12人参与本次活动。
教育强国,青年担当,在2024的夏天,我们奔赴绥滨。在这场丰富多彩的教育行动中,育梦队载梦启程,以社会实践锤炼教育素养,用坚实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第一阶段:集结与筹备
绥滨县地处边陲,地广人稀,于2019年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育梦队所前往的绥滨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25年,现有26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除队长郭芮玮为绥滨当地人外,其余队员均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有着各异的教育经历。队伍集结与立项后,育梦队结合自身教育学部专业特色与优势,精心设计、积极对接、认真筹备,力求做到万事俱备,提供最佳的教育支持行动。
育梦队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班建武担任指导老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王凯担任带队老师。队伍启程前,育梦队全体队员对所有课程进行了试讲与调整。
第二阶段:启程与开营
2024年6月27日,育梦队成员们一同从北京出发,经过一天紧张的行程,最终安全抵达绥滨一中。
图1 王凯老师在绥滨一中现场指导
7月1日星期一,北京师范大学育梦暑期实践队开营仪式在绥滨一中正式开幕。绥滨县教育局副局长李玲、绥滨一中校长李民霞、主任常显亮和带队教师王凯受邀出席,全体育梦队成员和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长李民霞预祝育梦队暑期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用智慧之光照亮绥滨县一中教育的未来。王凯老师感谢了学校的热情招待与全力支持,希望实践队员在了解、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不忘脚踏实际立足国情,“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开营仪式结束后,育梦实践队的各位成员与绥滨县一中的领导、骨干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召开了座谈会,共同商讨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美好展望。会上决定指派支教队队员助力班级共建。育梦实践队全体成员将与新高三、新高二的八位班主任携手,作为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工作。会上,各位班主任分享了班级中的痛点问题,各位老师与支教队队员们们围绕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理想信念、吃苦意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个性化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进行时(分五大行动介绍大家的授课)
育梦队通过前期精心设计、反复打磨,按照教育学部“五大行动”基本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由全体队员、大学生创业组织和指导老师们共同引领,围绕当地风土人情、教育环境、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特别“定制”了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尽最大可能满足当地的教育需求。
在信念引航“筑梦未来”行动中,育梦队致力于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对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进行科学设计,联合国内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向学生分享人生的“可能性”。
图3 实践队员开展教育行动
在素质领航“拔尖培育”行动中,育梦队秉持“提质塑能”的活动理念,希望在主题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学生能力。发现“学科之外”的世界,方可成长为能担时代大任的可持续发展性人才。
在心灵护航“护苗成长”行动中,为贴近当地县中高中生的成长烦恼,育梦队与大学生公益组织“安澜微光公益创业团队”开展合作,分别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板块展开团体辅导和主题讲座等活动。
在文化导航“历史寻根”行动中,育梦队将积极发挥实践所在地点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与高中历史教育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文化认同。在传播家乡文化之外,育梦队也积极开展诗词、京剧等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高中生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在阅读助航“好书共读”行动中,育梦队分别从传统经典和文化积淀两个层面展开图书导读、章句赏析等活动。其中,以《红楼梦》作为传统经典示范读物,以《乡土中国》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理论示范读物,与学生开展朋辈阅读交流活动,共同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四阶段:结营与收获(访谈、总结、大家的感受)
7月6日,育梦队怀揣着热忱与不舍,告别一中,告别绥滨。本次活动圆满结束。绥滨之行虽已告一段落,但大家共同播撒下的教育种子,才刚刚生根、发芽。对于育梦队来说,队员们锻炼了自身授课能力,丰富了教学经验,更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中,进一步思考教育的种种叩问。
郭芮玮:首先,很荣幸能够回到家乡这片土地,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些我的绵薄之力;其次,感谢北师大能有这样的暑期实践活动,既是给我们大学生向下扎根的机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看见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再次,感谢实践地学校,绥滨县第一中学给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最后感谢学生们,你们的积极面貌点燃了我,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希望你们未来向阳生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安文杰: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随支教队来到了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从备课到磨课再到走上讲台,从第一次授课时紧张不安,到第二次不再紧张,从被学生叫“安老师”的羞涩到大方接受、点头问好,我在这里经历了一次小小的蜕变。虽然他们的成绩不是那么好,但是我在他们写下的小纸条上一个个问题中看到了向上的心。开朗可爱的学生、热情的东北人民、不一样的风景和习俗……这里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后有机会我想再回到这片土地看一看!
张安琪:暑期社会实践,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教学一线,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了爱与希望。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渴望学习的眼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责任。这次支教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将来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也让我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尽管条件艰苦,但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这是一段难忘的旅程,让我收获了成长,也让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席赫饶:来到祖国的北端,看到一群青春活力的同学们,让我倍感振奋。在媒介素养课中我与同学们一同探讨新媒介时代的红利与隐忧,在AI诗词大会中我被大家的丰富知识储备所惊叹。在活动的尾声我收到了所负责班级同学们送给我的信件和祝福,我被他们的真诚所触动,也希望给予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未来有机会再见到他们!
苟婷婷:这是我第二次参与暑期支教活动,我来到了和我成长环境大不同的绥滨一中,在这里,我看到了县中的孩子对更大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期待,也发现了因为教育资源的差异,他们在学业上的吃力,在学习方法上的试错。这里的孩子以东北人特有的热情好客对待着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人,我则尽力扮演好一个大姐姐的角色,将我的学习经验传递给他们。虽然在学校的时间很短,但我却发现同为县中的孩子,绥滨一中的孩子和我在高中时期的学习体验大不相同,他们松弛、乐观,这得益于绥滨一中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重的教育理念。祝愿绥滨一中越办越好,祝愿县中的教育越来越好。
李周泽:看到高中的同学们,让我不禁想到几年前的自己,我们都是一样迷茫而又充满了对大学的憧憬。本次支教也是我第一次给年龄相仿的学生授课,尽管我的授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我衷心希望我的课程能让他们在高中略显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感到快乐,让他们能更加期待大学的生活。课程中,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消息与洋溢的活力让我们十分欣喜与满足,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付出努力完善的课程是有意义的。
徐佳:本次支教课程中我负责了逻辑学和心理健康类课程。说实话非常紧张,不管是备课时听老师和队员们的意见,还是讲台上面对台下四十几双真诚的眼睛。我很害怕自己把握不好这45分钟。但是幸好,一切都很顺利的结束了。我将自己所学教给现在的学生,也从一中的老师和学生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天真的人类学家》里写:“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觉得田野工作或学术研究,其正当性不在对集体的贡献,而是远为自私的个人成长。学术研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其结果或许会服务于较大层面,却不能以此论断它的本质。”这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也许不能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什么,至少于我,我相信这将是我经历过对我影响最大的实践活动。
崔晰然:非常高兴乃至荣幸能够参与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从组建队伍到站上讲台,我脑海中不经想起一首bmg“我们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严格来说我不是第一次授课,但确实第一次站在教学一线的讲台上,一种“为人师”的自豪感充斥在心间。感谢实践学校的大力支持,甚至给了我们成为副班主任的机会,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这些可爱的孩子,也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可以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我只能说,做得很好,下次还来!
撰稿/育梦队
摄影/育梦队
教育学部育梦队
2024年7月6日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