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 »培养动态

教育学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质量提升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教学办公室

2024-12-17

0

20241213日下午,教育学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质量提升专题研讨会在科技楼C1107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婧婧教授主持,旨在通过交流与分享帮助新导师成长,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质量。

会议伊始,新导师们纷纷汇报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王重洋老师对培训效果表示了肯定,表示如何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是自己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史杰萍老师则强调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应多关心、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黄凌梅老师认为,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既是现实中的难题,也是研究的切入点,她探讨了如何根据学生的诉求和个性化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并指出就业形势的变化对指导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姜坤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即在注重问题导向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拓宽理论视野,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江永强老师分享了将培训内容运用于实践的经验,并谈到将导师对自己的支持传承下去,同时面对学部课程量大、学生思考空间减少的问题,他思考了未来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的角色定位。王欢欢老师则强调了导师风格的重要性,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发展都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李晓敏老师则关注到研究生数量扩张、学位结构调整的变化,并思考了这些变化对导师指导工作的新要求。

微信图片_20241217100020.jpg


随后,专家对各位新导师的分享进行指导交流。胡咏梅教授结合自身作为新教师的成长经历,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思考清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首先应建立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与学生多交流,帮助学生明晰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二是要与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三是要以课题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习,关注新的方法和当下的政策,积累数据与理论。余清臣教授则从导师的角色定位出发,深入剖析了导师的多重身份和责任。他强调,导师不仅是学生的学术指导者,更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按照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理解学生的角色,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此外,他还特别提到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导生互动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导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

微信图片_20241217095509.jpg


最后,张婧婧副部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积极参与到二级院系的项目中,通过多合作引导学生寻求外部合作;二是要利用技术手段管理团队,如使用文献共享软件等,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明确学生与导生的关系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关系,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尊重个体的发展。随后,张婧婧副部长邀请新导师参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专题培训。

微信图片_20241217100109.jpg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导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提升教育学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教育学部将继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