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办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坊
教学办公室
2025-03-14
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依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年”,并于科技楼C区1107智慧教室成功举办首期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坊。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示范课程建设工作坊依托智慧学堂和师道云教学平台,以教育学部《论文研究设计高级研讨课》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两门课程为例,探索智能教学工具的创新应用模式,打造课程专属AI助教,旨在帮助老师们探索数字赋能高质量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孵化一批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优质示范课程。本次工作坊以“互动课堂与AI赋能”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吸引了学部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智慧讲堂升级,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
活动现场展示了全新改造的智慧讲堂,教室配备智能交互白板、AI智能降噪麦克风、学习者追踪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远程双师课堂等多种授课模式。通过灵活的分组讨论空间、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及“教—学—评”一体化平台,教师可动态掌握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及学习成效,为教学研究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张婧婧副部长介绍:“智慧教室不仅服务于师范生实训,更将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助力教师探索未来教育模式。”
AI多角色协同,重塑课堂互动生态
工作坊重点演示了“师道云”平台中打造的课程专属多角色AI助手。教师可通过平台上传课程大纲、教材、课件等资料,构建专属知识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本地化数据辅助提供个性化支持。在师生比过大情况下实时反馈、情感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AI学伴;在助教经费紧张背景下,AI助手为减少成本快速解答事务性问题提供有效途径;为辅助教学,AI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在长视频海量信息中进行重点把握、内容总结。目前,已累计支持近万名学生开展学习。
数据驱动教研,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坊强调教育大数据的核心价值。通过全过程采集课堂视频、学习行为日志、学生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未来,学部计划进一步打通自然语言交互与数据分析系统,支持教师以“对话式”方式快速获取教学反馈。
教师先行先试,共探教育创新路径
张婧婧副部长表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年将围绕‘可用、好用、善用’目标,鼓励教师申报AI赋能课程建设项目,培育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学成果。”目前,学部已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智慧课程建设,并通过“一周一小事,一月一大事”的阶段性行动,推动教学改革落地生根。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