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国际交流 »最新动态

2025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2025-04-10

59

    2025年4月10日,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一行到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会见诗琳通公主一行。当日,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泰国皇室基金会联合举办“2025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由于吉红校长作开幕致辞,诗琳通公主发表主旨演讲。

当日下午,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并积极响应中央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的号召,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研讨会(Seminar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Thailand Education Community)”,以“五十同心,共育未来: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18砺儒报告厅隆重开幕。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与泰国的9所高等教育机构和基础教育机构,共计40余位中泰师生参会。

在开幕致辞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指出,在过去50年中,教育为中泰友好建交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推动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教育实践,并已与泰国在联合研究、师生交流互访等方面取得显著合作成果,惠及两国师生。朱旭东部长强调本次研讨会将旨在通过搭建对话平台,共同探索教育创新路径,共享实践经验,以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构建“坚韧、创新、前瞻”的中泰教育共同体,为中泰社会进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wechatimg647.jpg

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开幕致辞

本论坛邀请到9名中泰学术和实践专家围绕主题展开主旨演讲。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STEM教育中心主任Kritsachai Somsaman博士以“从乡村课堂到数字前沿:共同构建包容教育生态系统”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他通过对其所在机构的分布情况、主营业务范围和现有与中国开展的合作项目等方面进行介绍,重点讲述双方未来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课堂开展合作项目的构想。

2.jpg

Kritsachai Somsaman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宋若云博士,曾任驻泰国使馆教育组负责人,以“深化合作与开放,推动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为题作报告。她系统回顾中泰教育交流合作历程,指出双方通过外交互访、协议签订和平台建设等夯实合作基础,从而实现双向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汉语教学在泰国广泛普及,中方志愿者与孔子学院成为中文教育及文化交融的重要推力。最后,她建议将教育合作纳入国家外交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中国-东盟教育领导人会议等平台效能,通过常态化沟通持续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为两国教育合作奠定基础。

3.jpg

宋若云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Pruet Siribanpitak教授以“中泰教育合作现状、发展与未来展望”为题作线上主旨报告。他指出,数据显示,泰国中文教学机构广泛覆盖,中文学热情持续增高,在泰中国留学生与在华泰国学生群体形成双向流动新格局。为满足两国日益增长的跨境学习需求,中泰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通过构建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推动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深化信息互通与资源整合,联盟成员将共同努力,优化国际学生培养学习环境,助力中泰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

4.jpg

Pruet Siribanpitak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的报告以“中泰数字教育合作:建立中泰数字教育共同体”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中泰两国近年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已取得系统性改革、基础设施升级、技术赋能课堂等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数字鸿沟、教师数字能力薄弱、资源共享机制缺失等挑战。为此,双方应建立数字教育共同体,通过建立数字教育联盟开展循证研究、加强数字化政策对话、推动基础设施联通与数字资源共享、开展教师及学生数字素养能力建设合作,共同参与联合国“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在全球框架下推进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致力于构建更包容、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新生态,为两国及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贡献中泰方案。

5.jpg

刘宝存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泰国农业大学助理教授Wanwisa Suebnusorn Klaijumlang博士以“塑造面向未来的中泰教育合作培养的学校领导者”为题指出,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需聚焦未来学校领导者培养,通过“认识自我、寻求理解、共同创造愿景”三条路径推动跨文化教育领导力发展。作为北师大教育政策与领导力博士毕业生,她结合自身中泰文化背景,指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君子以德服人”等理念对教育领导力的启发。她呼吁通过深化文化交流活动等措施,构建“知、行、共、育”的中泰教育共同体,推动两国教育在理念融合、能力建设与创新协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6.jpg

Wanwisa Suebnusorn Klaijumlang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阚阅教授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泰教育共同体发展”作主旨报告。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泰教育合作注入强劲动力,有效推动两国在教育领域形成多维度、深层次的协同发展格局。他简要回顾中泰两国依托“一带一路”框架,在政策对接、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强调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应以“民心相通”为核心,通过学历互认、联合课程开发、师生交流项目等机制,持续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能力共建。未来,双方可进一步拓展数字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平台构建更具韧性的区域教育生态,为中泰战略伙伴关系夯实人文根基。

7.jpg

阚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清迈大学讲师Pharrharamanat Sritrakul博士聚焦“校长作为桥梁建设者:创新中泰教育纽带”主题,指出校长在中泰两国教育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泰国教育面临资源分配不均、PISA 排名波动及校长培训体系与实践需求脱节等挑战,而中国通过政策制定与实施,构建起覆盖选拔、培训、职业发展的全周期校长培养体系,有效提升教育领导力。中泰教育合作已有50年深厚积淀,未来应依托“文化响应型领导力”理念,深化校长在课程创新、资源整合、跨文化沟通中的桥梁作用,通过联合研究、试点项目和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具韧性的区域教育协作体系,提升两国教育发展品质。

8.jpg

Pharrharamanat Sritrakul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清玲副教授以“政策工具视阈下中泰建交50年间的中泰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的特点与展望”为题,阐述中泰建交50年来,两国教育交流合作政策呈现“激励为主、能力支撑、权威奠基”的工具结构特征,历经“开拓、蜜月、黄金”三个发展阶段,并指出中泰教育合作已创下多项“第一”。她建议构建“四位一体”政策矩阵,以权威政策强化顶层设计、激励政策持续释放项目红利、能力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数字赋能、系统变革政策响应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需求,推动中泰教育共同体从“双边互动”迈向 “区域协同”,为构建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夯实人文根基。

9.jpg

张清玲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马宏女士的报告题为“与孩子一起看见世界,与孩子一起理解世界”。她从“厚植开放基因、融入全球教育治理”、“激活数字引擎、赋能教育合作增效”的理论与实践维度,阐述该校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实践,并呼吁与会者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世界教育作出贡献。

10.jpg

马宏书记发表主旨演讲

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到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綦春霞教授、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童莉莉教授、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黄宇副教授、《比较教育研究》执行主编鲍东明教授、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庄腾腾博士等5位学者,以“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状与未来”为题展开圆桌讨论。与会者深入探讨课程建设、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育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期刊建设和校企协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可能,表达促进中泰两国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和教师合作发展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愿望,推动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1png.png

五位教育学部教师围绕主题作圆桌论坛讨论

本场研讨会由教育学部副部长滕珺教授主持。由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胡昳昀副教授为研讨会作闭幕总结。胡昳昀副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通过中泰同仁的深度对话,为双方深化合作奠定基础。建议未来进一步强化平台建设,完善交流机制并发展教育联盟组织;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力,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及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为教育现代化开辟新路径。

12.png

滕珺教授主持研讨会

13.png 

胡昳昀副教授作闭幕总结

至此,2025中泰教育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会议通过搭建对话平台,汇聚两国教育界精英共商合作新路径;通过聚焦数字教育转型、乡村可持续发展与跨文化领导力培养等核心议题,深化双边教育合作共识。会议以教育为纽带,为区域教育生态创新注入活力,助力中泰教育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从地理的纽带相聚,到历史的交汇相知,从全球化的浪潮携手,至共同未来的愿景共赢——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中泰教育合作的里程碑,更彰显了以人文交流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14.png

与会人员合影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