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新闻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暨基础教育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2025-07-04

0

    2025年7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暨基础教育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朱旭东教授到会致辞并参与讨论;参与研讨会的专家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江研究员、副主任刘京翠副研究员和教师发展室主任李秀萍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徐爱杰,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德育与班级管理教研室主任郭冰博士,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院院长袁丽教授和张华军副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阚维副教授和杨明全教授等。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潇怡教授和院长助理邓林园教授主持。

1.jpg


朱旭东部长对各位专家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对班主任研究和基础教育学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他认为,高校教育学科对班主任开展研究受制于学科建设的条件,学科建设不健全,就无法获得研究所需的资源与条件。在当前,班主任研究可以纳入基础教育学科建设,依托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开展班主任研究。

2.jpg


赵福江研究员长期进行班主任研究,他认为,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育人,班主任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认识班主任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制度角度,即班主任制是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之一;二是关系角度,即厘清班主任与普通老师的关系、班主任与全员育人的关系;三是岗位要求与职责角度,即厘清班主任的岗位要求和职责边界,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和标准。他特别强调,在加强班主任制度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应该对班主任及其工作进行系统性研究,全面推进班主任育人工作的科学、规范和专业化发展。

3.jpg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班主任研究和基础教育学的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袁丽教授从自己的研究出发,向大家分享了班主任专业化的战略意义、班主任专业化的国际经验与历史轨迹、班主任专业化的内在要求。徐爱杰副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以及参与的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相关的工作。刘京翠副研究员阐述了班主任研究应该抓住班主任的实践痛点,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引领,引导教师从更多关注班级秩序维护到更多关心育人。郭冰副教授分享了其对班主任育人能力的思考是如何一步步深入下去的。张华军副教授关注的则是班主任的情感表达和情感劳动。李秀萍副研究员分析了要从人的发展、完美生活的高度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4.png

最后,作为教育学部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明全教授立足基础教育学科建设这一问题,分享了他对基础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他在会议的总结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校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把手,当前班主任研究碎片化、趋同化、边缘化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把班主任研究纳入基础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中来,带动班主任工作,服务国家发展,这是我们应有的学术理想与社会担当。

5.jpg

(郭倩、赵瑶、李若冰 供稿)


资讯推荐